摭议杜甫诗歌的悲悯情怀

2022-12-29 23: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摭议杜甫诗歌的悲悯情怀》,欢迎阅读!
悲悯,杜甫,情怀,诗歌



摭议杜甫诗歌的悲悯情怀

要:最能体现杜甫诗歌的人民性价值取向的诗篇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其中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能引起弱势群体或者根族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因而杜甫的充满悲悯情怀的诗歌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才不会忘记此老杜改善民生是十八大最嘹亮的乐章,杜甫的悲悯情怀也就更加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发掘、去体认。



关键词:杜甫诗歌 现实主义 悲悯情怀

李白与杜甫是公认的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诗歌评论家的语言还是最具概括力的, 一言以蔽之曰:双峰并峙,不分轩轾。但笔者总认为还是杜甫的诗歌最能引起底层情感的共鸣,因为杜诗中有一种特质,独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穿越时空,使得一代一代的读者为之动容,为之感奋,尤其是那些被杜甫称之为寒士,今天人们俗称为草根族”“弱势群体的人,他们对杜甫的诗歌赞赏有加。



一、杜甫青年时期的诗歌

1.受到杜审言影响

杜甫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并攀上诗歌艺术的顶峰,绝非偶然。杜甫的家庭,甫生活的时代,杜甫独具的超人禀赋,都是孕育诗圣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杜甫曾自豪地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前句当然是夸张的溢美之词,但后一句是合乎事实的。诗歌确实是杜甫家庭的传统,杜甫的诗艺与其祖父杜审言是一脉相承的。比如在句法方面,杜甫诗中就显然有模仿杜审言之处。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之二

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紫蔓长。

——杜甫《曲江对酒》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除了句法,章法、意境的构思和意象的塑造,甚至在许多篇什中连韵脚都是相同的,杜审言对杜甫的影响都是显见的。当然,杜甫的语言、构思更巧妙,乃是他翻新出奇之处。综观杜诗,在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其生活无忧无虑,举动豪放浪漫,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朝气蓬勃,满是乐观,对人生充满幻想。



2.意气风发之作

以《望岳》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赢得了后人的交口赞誉。因为这首诗不但体现了意气风发的盛唐精神,而且表现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和雄心。这是一个可喜的征兆,杜甫这个盛唐诗坛的后起之秀,终将要超过前人而攀上诗国中的顶峰。



二、长安宦游时期的诗歌

1.“长安十年前期诗风

天宝五载(74635岁的杜甫西入长安。先试未果,其他途径努力的结果仍是大失所望,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仍是一介布衣。不仅求仕无果,甚而连生活也无着落,沦落到与贫民为伍去购买减价官米的地步,而饿死的威胁也真的降临到他的头上来了。写于此时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充分表达了这种情怀。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杜甫一旦从浪漫主义诗坛游离出来,其诗歌创作便开始以写实为主要倾向。他开始冷静地观察社会,努力探索社会的病根。他的目光既对准了日益陷于苦难的下层人民,也对准了日益荒淫无耻的上层贵族,于是他写出了著名的诗篇——《兵车行》《丽人行》。这两首诗的出现,是杜甫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也是唐诗发展过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关键。



2.“长安十年后期

长安十年后期,杜甫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他开始把自己个人不幸的遭遇与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及国家的危难在诗歌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上说,杜诗不再是个人的啼饥号寒、叹老嗟卑之呻吟,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对民生疾苦的客观描述,而是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痛彻肺腑的吟唱,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最足以说明杜甫长安十年的结果是辉煌的。从此以后,诗人就朝着以诗歌反映唐朝社会现实的方向坚定地迈进了。



三、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的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0257f3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