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兰辞》与电影《花木兰》的差异看中美文化差异

2024-03-29 18: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木兰辞》与电影《花木兰》的差异看中美文化差异》,欢迎阅读!
花木兰,木兰,差异,看中,美文





从《木兰辞》与电影《花木兰》的差异看中美文化差异

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以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为蓝本,刻画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木兰的奋斗。本文主要从两者在文化符号方面比较,揭示了两者对比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电影《花木兰》中,有一些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符号,比如皇帝、家族、祖宗、龙、长城等。这些符号在影片中的运用,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代表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皇帝是九五至尊,是上天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居住在深宫,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可闻不可见,朝廷大臣也不可能随时与皇帝接触,就算是皇帝的子女,在大庭广众之时也要对皇帝行君臣之礼。而在美国影片中,木兰只因为击败敌君,就能在朝廷大堂与皇帝面对面谈话,甚至在情绪激动之时与皇帝拥抱。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想,也都算犯了滔天大罪,触犯了龙颜。皇帝这个符号,美国影片平民化的处理,完全违背了中国礼数中的形象。这个平民化的形象背后,是美国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每个人都是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人,每个人拥有和其他人同等的地位。个人的奋斗可以使人摆脱出身的影响,与一些有社会地位的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中国符号是祖宗、祠堂。中国的祠堂,是一个极其严肃和庄重的地方。它代表了一个家族的根基和历史,是与家族命运,个人生存,和精神需求相联系的地方,具有无比的权威。而美国电影对木兰祖宗的描写,则与中国文化心目中的祖宗描写相去甚远。影片中,祖先完全没有身份和尊贵的仪态,为了木兰从军的事情吵作一团。“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木兰一定会给我们添麻烦”。旁边一男祖宗,“别看我,她可是你家那边的人,”一个拿算盘的祖宗“如果她被发现,她一辈子都会抬不起头来,花家祠堂会声望全无,千百年传统沦丧” 另一个人马上补充,“财产也回全部没收。凡人的情绪,抱怨,推脱,这些美国祖宗全都有。这些描写很难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的移植。它们实质上是美国式的文化观念附着在中国化的符号上。这些观念,即是刚才讨论的平等的思想。祖先和现世的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私心,他们不比世人高尚许多,也不需要顶礼膜拜。 另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就是“龙”。龙,在中国是天子的象征,只有龙




才能代表皇帝。它象征着天,至高无上。而在美国电影中,木须龙只是一个幽默的传递符号。他丧失了在中国文化中的庄严和神圣的意思,成为了表达美国式幽默的工具。他甚至可以不是龙,是任何形象,都不会折损其代表的逗趣意味。长城这个符号在影片中则完全丧失了中国的文化内涵。这些符号与中国文化完全疏离,这是木兰在中国放映后引起部分国人的反感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344e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