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2022-04-08 06:1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欢迎阅读!
李煜,浪淘沙,教案

石榴高级中学教案 高二语文 唐诗诗宋词 NO 时间: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

编制人:尹会琴 审核人:郑化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词的鉴赏方法。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而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赏析李煜两首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学常识积累】

1 简介南唐词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 雅而全 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2、走进作者

李煜(937-978)字 ,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预习展示】

《浪淘沙令》

问题1 有人说“寒”字是本词的“词眼”,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明确: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问题2 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 “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问题3: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乌夜啼》问题4:本词的词眼是拿个词?是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林花(谢)——怀念

寒雨、晚风——无奈、凄苦 胭脂泪 ——留恋 水长东 ——长恨

1


石榴高级中学教案 高二语文 唐诗诗宋词 NO 时间:

问题5:《乌夜啼 》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精讲归纳

1 简析两首词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乌夜啼 》是即景抒情,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浪淘沙令》是虚实对比的手法,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小结:李煜词前后两期的风格差异。

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投影:前 期宴乐闲愁,艳情香软 风格柔美,婉转缠绵 期怀念故国,感伤往事 风格沉郁 凄怆悲凉

※【课堂练习

答案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

※【教学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4c58d83169a4517623a3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