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023-04-07 15:0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欢迎阅读!
内容与形式,关系,艺术,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者:孟硕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5

摘要:在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发现,形式相对于内容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可以单独被作品作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来欣赏和研究,内容也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呈现出特定故事情节的独立构思和思想。它们同时是相互依赖的,形式是实现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内容是深化形式的必要过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作用于艺术作品中,构成了作品的基本要素,在美術领域更是如此。本文将以美术领域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为例,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作品中论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内容 形式 艺术作品 美术领域

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可以简单概括为是由形式与内容所构成。如果一幅作品构思的确立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形式,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在其基础上赋予恰当的主题内容。可以说,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风格的成败。因此,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纵观世界艺术园林,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必然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每每谈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画家的故事。清朝画家李方膺在朋友家做客时,其中一人感叹大千世界什么东西都能画,就是风画不出来。李方膺却不以为然,在全场客人好奇地观看下,李方膺画出一张。只见画面上有簇坚韧茂密的竹子,很用力地向一边倾斜着,使人一看就强烈地感到有一股狂风在呼啸着吹过,似乎还能听到竹叶互相摩擦的沙沙声。无形无影的风被李方膺画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在场的人无不连声称赞。自此以后,画风变成了耐人寻味的趣话。李方膺曾曰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他为什么能在难处夺天工?这是笔者常常思考的事。在近十年的美术学习过程中,笔者渐渐感悟到艺术作品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在难处夺天工。 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学习经历,认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下。 一、内容决定形式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红花要有绿叶衬,一花独放不是春。在自然界中我们有所感悟,我们要借助”“等形式凸显内容。从学画画开始,美术老师就谆谆教导我们先确立作品内容,再思考有效的方式。记得参加学校研究生复试时,专业测试要求画学校门口。为突出这个内容,我勾勒出学校大门,更多地突出家长接送学生的各种神态。不在全景着笔,重在采取哪种形式更能突显作品内容。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都突显着内容的诉求。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的手机也是艺术作品,乔布斯追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艺术形式的同时,还使苹果手机各项功能展现得一览无余,更使销售这一主题在全世界手机市场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笔者更要重视艺术作品的内容,一幅画内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因此笔者认为,内容的深度是最为关键的,它决定了主题的深度,以及思想内涵的传达。 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今时代是视觉时代,人们对作品的展现形式有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形式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都突显着内容的诉求。李方膺画风的成功,就是采取了有效的形式。齐白石的《墨虾图》在构图的处理上让人感觉到虽不画水但却有水的奇妙,使人感觉到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境界。在中国画领域来说,唐代牡丹的雍容与华贵更易于让人联想到大唐盛世的辉煌,元代的松竹梅遒劲的线条与清风秀骨的色彩则更好地诠释了文人对自我品格的认同。如果我们依然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傲娇心态对待自己的作品,不能够采取有效的表现形式,我们也仅能拿着一手好牌,留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感叹。

三、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

理学上有个概念,统觉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联系着的,这种感觉的综合联系就是统觉。观摩李方膺的《风竹图》,由竹的形态联系到风,就是由视觉引起听觉的统觉心理现象。观赏者欣赏艺术作品,统觉心理的现象就会作用在作品上,因此作者就必须重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其统一和谐。无论作品内容内涵如何丰富,作品形式手法多么高端,哪怕有一点点割裂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行为,作品就只能归于败笔。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观赏刘永健老师的《2009·矿工记事》,画面前排的两位中年矿工和青年矿工是整个画面的主体,其中作品对面部和手部进行了深入塑造,其他部分略有简化,整幅画面整体色彩偏向灰暗,强烈烘托了整体的气氛,他所描绘的矿工形象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神似,而是反映出由于矿工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所造成的性格上的闭塞、忧愁、迷茫,从而和他们充满力量的身躯产生强烈的反差,观赏者可以清晰地从作品中感受到刘永健老师试图通过对矿工恶劣的生产环境的描绘,以及矿工对生活的担忧和劳动的疲倦的刻画,来表现出这个时代矿工的生存状态。由此可见,协调好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避免有丰厚内涵的内容没能得到清晰生动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从而减弱了艺术作品应有的感染力,或者对作品的主题与思想的传达有极大的影响。但也要防止有了优美的形式,却缺乏丰富、强烈的内容,因为即使再优美的形式,也只是一个枯萎的躯壳,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结语

因此,形式与内容是相互依附的,形式是实现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内容是充实形式的血肉,二者共同作用于艺术作品。凡是优秀艺术作品,优秀的内容和恰当的表现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但形式与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科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反映在艺术上必然会被赋予更多元的内涵,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以及艺术多元化的需要,因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干力量,更要发挥自身所学所长,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服务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陈琅语.潜意识心理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孟硕,男,四川轻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水彩)(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8f813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