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教案[17]

2022-10-27 14:0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雁门太守行》教案[17]》,欢迎阅读!
雁门太守行,教案,17



《雁门太守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2、反复诵读和感受,品味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 瑰丽奇特的画面描写,,体会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赏析本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jué) ,色彩瑰丽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在唐诗光辉的圣殿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 二、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27岁病卒,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背景简介: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四、初读,体味韵律之美。

1、请同学朗读,注意朗读节奏;点评 2 师范读,学生划出重读音字,并理解分析.

压、摧:两个动词,夸张的手法,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凝:写出了将士血迹之厚重,突出了战争的悲壮…… 3 齐读,把握情感变化:

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再读诗歌,感受画面之美.

有人评价李贺这首诗有声有色地描绘了行军战斗的战争场面,请先找出画面中的景物描写,作简要分析。

(小组探究) 提示:

抓景物特点(有的侧重空间顺序,有的偏重色彩描写,有的从感觉器官角度写如听觉,视觉,嗅觉)

教师点评:同学们品味诗歌很细腻,都能抓住鉴赏诗歌的特点和方法深入品味。老师补充一点,.李贺写诗,最大特点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画面)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胭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小结: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4.全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诗句是那两句?请你说说。

最后两句诗点明主旨,运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拓展练习: 诗歌赏析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问: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

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②用”“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明亮;③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美丽的图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b96d92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