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专题

2022-04-20 19: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怀古咏史诗专题》,欢迎阅读!
咏史诗,怀古,专题



怀古咏史诗专题 一、过华清官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写作背景简介: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主旨)

起句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第三句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末句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

3.鉴赏要点: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

次句写华清宫的景象。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发生了。顶千门用张衡《西京赋》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重视。

最后两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3鉴赏要点: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二、题乌江亭胜 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写作背景简介:唐文宗开成四年 (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

2.基本解读: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主旨)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难以预料。次句批评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字。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第三句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

第四句呼应第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此句气势如虹,令人想象东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来的情形。

3.鉴赏要点:

此诗借古抒怀,诗人重评历史,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三、《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作背景简介: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主旨)首句“”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

次句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苦,更难礼贤下士。

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之类的感慨。 鉴赏指导

1、定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2、情感类型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1、题乌江亭(杜牧)2乌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乌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生》3、主要手法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2)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4、大致主旨方向 1.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2.类比,对比,寄托伤感 3.借古讽今,哀叹兴衰 4.总结经验,以古鉴今 1、弄清史实、了解作者2、分析写法 3、揣摩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他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e77a40b307e87101f696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