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2022-07-26 14:3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欢迎阅读!
上册,语文,活着,年级,为什么

一、教材分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目标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然后逐一阐明理由。追求爱情,因为爱情可以带来狂喜,可以解除孤寂,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追求知识,因为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心灵,可以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可以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全文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饱含人文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

2、体会罗素随笔简洁素净而又包含哲理与激情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的人生问题。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会罗素包含哲理与激情的语言风格。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从介绍作者导入:

伯兰特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在他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活历程中,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尤以哲学数学为最。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还是个文学家,这也许让不少人感到意外。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他对文学园地不经意的闯入,令许多为了文学以生命相搏作家汗颜。“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对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是否有过思考?罗素,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有怎样的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文本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2、质疑释疑,师生共同探讨: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3、越王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e84158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