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提纲

2024-02-08 02: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岳阳楼记》复习提纲》,欢迎阅读!
岳阳楼,提纲,复习

《岳阳楼记》复习提纲

一、课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 家、 家,本文出处《 。“记”是一种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意。

三、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滕子京( 谪守( 浊浪( 怒号( 属予作文( 朝晖( 隐曜( 波澜( 衔远山( 樯倾( 忧谗( 沉璧( 汀兰( 楫摧( 锦鳞( 虎啸( 骚人( 宠辱( 淫雨( 潜形(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前人之述备矣(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是进亦忧,退亦忧 8)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一词多义(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未几,夫齁声起。(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4)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6、国:则有去国还乡( ;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8、居:居庙堂之高( ;面山而居(

9、通: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旷:则有心旷神怡( ;土地平旷(

4、古今异义。增其旧制 古: ;今: 至若春和景明 古: 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 ;今: 微斯人 古: ;今: 5、归纳通假字。出自本文的成语。

6、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览物之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增其旧制和于其上( 其喜洋洋者矣 其必曰 “忧其君”和“忧其民”( ); 必先苦其心志(

四、重点译句。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课文原句填空。 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2、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2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 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语句:4、“迁客骚人”具体指什么人? 3“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的是 ,概括写出重修岳阳楼的盛况的是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这个段末的句子,在

4、与“百废具兴”的“具”用法相同的是同段中的“ ”字;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意思相同的是第二段中的 字。 5 第一段中的成语: 6、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文中第二段中总写洞庭湖(或全景)景色的是哪一句)?

7 文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8、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9前人之述”指的是前文的 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10、总领对迁客骚人悲喜之情描写的句子是 11第四段表现夜晚水面微波景色的句子是 月光倒影的景色的句子 两组对偶句是

12 末段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应课文开头的“ ”。“以物喜”照应第四段的“ ”,“以己悲”照应第三段“ ”。这些又是第二段“ ”的具体写照。

13“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14、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15、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明是“ ,暗指“ 16、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17、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18 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 19 写出杜甫诗与本文主旨相似的诗句: 20 文中表现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21 “渔歌互答”与《三峡》中的哪两句相似:

22 第一段中“今人”指的是: 。第三段中“骚人”指的是:

其含义源于 23 最后一段的主要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有: 24 最后一段中的同义词: 。反义词: 25 表现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四、问答题。 1、第一段的作用?

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第四段写景,时间上由 。依次写了 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7、“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以自己的话和引用原文两种方式来回答) 8、最后一段文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9、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诗人以此为材,留下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名称填空。(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王勃站在 上所见的如画美景。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烘托渲染了崔颢登上 远眺而生的思乡愁绪。 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杜甫把自己登临 所见的浩瀚无边的八百里湖水的壮观景

象描画了出来。

10、文中34两段具体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概括的写在下面。 11、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13“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区别 14、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15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暗指谁?

16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17、如何给你的朋友介绍岳阳楼? 18、赏析文章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句子。 19、作者写悲和喜的用意是什么?

答:用意:用“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和古仁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和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而更好的表达了本文的中心。

20、请写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17、答:示例一: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岳阳楼西邻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示例二:岳阳楼是历代文人墨客汇聚的地方,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2ea375477232f60ddcca1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