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现状与研究

2023-03-30 14:2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资助工作现状与研究》,欢迎阅读!
资助,现状,高校,研究,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资助工作现状与研究

作者:陈倩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9

摘要:近年来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为各高校所重视。在重视经济资助的同时,各高校力图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 关键词:高校资助;经济困难生;研究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已经形成规模,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该项工作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 高校资助工作中现状与问题

(一) 部分学生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环节中弄虚作假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方法的探究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者重点关注的方面,能否将国家资助资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也是资助工作重点。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就是学生本人的生源地困难证明或者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然而一部分学生受眼前利益驱使以及利用生源地民政部门缺乏相应核实措施这一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在民政部门开具低保证明或者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这些虚假证明以及调用各种社会资源与困难生抢夺本就有限的资助资源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不满,违背了资助工作助学育人的基本宗旨。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说明建立高校本身独立且有效的认定制度,并在认定环节中加强育人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 家庭经济困难生感恩意识淡漠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灵魂,越来越成为摆在高校资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份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漠、诚信缺失更为人所关注。贫困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支持和人文关怀。大部分困难学生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能够常怀感恩之心,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回报国家。但不容否认的是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只讲个人利益,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明显。有的学生由于经常获得资助,从而产生依赖心理,非但没有将资助资金花在完成学业方面,却花费在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方面。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环节,不惜利用虚假家庭经济信息获得资助。因此,通过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培育他们奋发拼搏、战胜贫困挫折的精神,强化责任与诚信意识,塑造良好道德人格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 高校缺乏系统性并具有特色的资助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部分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门的感恩教育尚不系统,未能意识到在经济困难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资助工作中注重助学多于育人。 二、 高校资助工作解决途径探析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与资助工作相结合

将申请资助学生是否具备感恩认识和行为作为进行考察,作为认定困难生的一项重要参考并在深入调查实际情况下制定适合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评分表。为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消费表现,建立班级评议小组认定辅导员认定院系审核相结合的多级认定流程。其中专业评定环节引入一定比例专业课教师作为评定小组成员为申请学生打分,确保准确反映申请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各级认定环节中适当考查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认定环节,贯穿整个资助工作的始终。

(二) 加强辅导员谈心工作,落实人文关怀

谈心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工作方式。辅导员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定期与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在开展认定工作中更具时效性、务实性和针对性。在谈话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感染学生,传递温暖与爱,在一点一滴之中将感恩意识渗入学生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感恩情怀。

(三) 精心设计育人方案,开展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契合的资助教育活动

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亲身体验和自我感悟,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感恩教育。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贴合实际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升华提供平台是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学长关怀活动,吸收了大量经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困难学生中品学兼优者参与,他们既有帮助他人的美好心愿同样具备有效帮助他人的素质。指导他们如何去帮助学弟学妹们做好规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大学的真正价值。安排年度优秀学长以亲身经历介绍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经验,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好时间的合理分配,如何让学习、社团、兼职、实践协调发展的。

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一定要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倾斜,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兴趣培养、能力提升、视野开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于建霞.构建与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申卫东.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作者简介:

陈倩,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师范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04b81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