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浅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

2023-01-22 04: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浅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欢迎阅读!
语文课,结尾,无穷,艺术,言有尽

言有尽而意无穷——浅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有一个轻松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这种学习氛围必须又是贯彻一堂课的始终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教师幽默得体的谈吐、新颖独到的教学构思之外,课的结尾部分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关键词:结尾 总结 回味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涉及较少。下面,我就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总结式结尾

如在讲授《怀念母亲》一文时,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可以运用总结抒情式的语言来介绍: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这样,就巧妙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歌曲式结尾

音乐能使虚无的内容变成立体可感的幻觉影像。音乐是美妙的,它不仅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对人们智力的开发和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音乐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的。借助音乐在陶冶情操、培育人才和提高素质方面的这些作用,在语文课的尾声部分,让学生动口唱一唱也是极好的。如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在下课之前,让全班同学听、唱韩红的《天路》这首饱含深情的歌,可以在课的尾声部分让学生加深对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的乐曲中得到陶冶,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情韵 三、辐射式结尾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看出学生十分敬佩诸葛亮非凡才干的心理,却又不知用什么语言评价。课尾,可引导孩子们用四字词语对诸葛亮的才干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人人开动脑筋个个踊跃发言,思维的火花四处绽放,列举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学富五车等。末了,老师作总结,大家便心领神会了,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积累了新词汇,可谓一箭双雕。 四、悬念式结尾

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或为下次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课虽尽而意无穷。如学习《塞翁失马》一文将近结尾时,教师问学生: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是不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


历?要求学生课后相互讨论。结尾质疑为课后延伸的理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思想教育 五、绘画式结尾

如学习《草原》一课,课末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将蓝天、白云、草原、起伏的小丘,用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线条,再现草原美景。有道是含不尽之情于画中。形象的画面,可以令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不仅给学生留下直观的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培养了他们的爱美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回味式结尾

如教《詹天佑》一文时,在结尾部分作如下处理,问:课文最后一段:京张铁路不到四年就全面竣工,比计划提前了两年。怎么理解?为什么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有力的回击?学生回答后,挂出詹天佑的大幅挂图,配上诗、音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讲读一篇课文,不光要有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还要有豹尾似的结局点。

总之,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它不仅可以归纳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把教学的内容提炼、升华,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到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飞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343175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