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简介

2023-01-06 19: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浪漫主义,生平,诗人,简介

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简介

屈原(340-278),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秭归屈原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1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1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子祠祭典


屈子祠祭典这一活动主要分布在汨罗江中下游地段(上至新市,下至磊石山,汨罗江与湘江汇合)及汨罗江中下游两岸的归义、百丈、红花、楚塘和屈原行政区以北一带。汨罗江中下游是屈原晚年生活、居住的地方。2022年,屈子祠祭典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汨罗市屈原纪念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屈子祠祭典的历史渊源:

祭屈初始于屈原殉国后,汨罗江两岸人民在每年的端午节自发组织龙舟竞渡、祭屈仪式纪念屈原,祭礼由巫师主持。汉代三闾大夫祠庙设立,官府祭屈活动成为历朝沿袭的祀典。历代官府端午祭奠,有史料可考的有南朝宋湘州刺史张邵亲临汨罗祭祀,并请颜延之作《祭屈原文》。唐天宝七(748)唐玄宗下敕重修屈子祠,并命地方官岁时致祭,将祭祀屈原正式纳入朝廷的祀典之列。此后,历朝数次给屈原追赠封号,官府数次修建庙宇,每次加封和修建都由州、县1亲临祭奠,有宋知潭州府事真德秀、湘阴知县胡哲,元湘阴知事宋仁仲、孙天才,明湘阴知县黄知让、戴嘉猷等。至清代官府到汨罗祭祀屈原更是有明确规定,祭日为五月初五。雍正九年(1731),加县域屈原行祠春秋二祭,祭日为正月和七月的上旬丁日。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祭祀规定废除,地方1只有不定期的祭祀活动。抗日战争和0期间,纪念地遭到破坏,祭祀活动中止。1980年地方1祭祀活动恢复,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都由地方官主持。国际、国内名人来纪念地祭祀亦由地方1陪同。

据《湘阴县志》记载:清时每年五月初四,地方官到汨罗净庙(打扫)省牲(宰杀猪羊)行三叩首礼。祭日(初五)设整猪、羊各一,帛一(18尺的白绢),爵、簋、豆(均为古时食物盛器)25件,内盛白酒和稻、稷、粱四色,米饭、加工的鱼和猪、鹿、兔肉、韭、芹菜以及栗或荔枝、榛或核桃、菱、芡(或莲肉)等食品;开祭时秉烛焚香,击鼓鸣金,鸣炮奏乐,之后,由司仪(礼生)唱读祭文,唱毕。地方官及其他朝廷命官着蟒袍补服,行三献爵六叩首礼。整个祭典活动庄严隆重,带有强烈的湘楚文化色彩。当地民间一直沿袭这种古老的程序祭祀屈原。

屈子祠祭典的相关制品及作品:

1.祭祀器具:长袍、马褂、礼帽、香炉、烛台、酒具以及盛装食物的盘碗等。 2.相关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9920d6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