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平衡

2023-01-31 00:0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平衡》,欢迎阅读!
生态平衡,稳定性,生态,及其,系统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也被称为自然平衡(the balance of nature,是指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这种稳定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现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都在发生变化。例如,风暴可能摧毁一片树木,干旱可能引起歉收等。这些变化就是干扰。干扰是指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自然事件。它会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中断。当干扰不严重时,生态系统会因自我调节而逐渐恢复至平衡点的状态,即恢复生态平衡;但是,当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限度之后,恢复生态平衡的难度就会很大,于是群落开始演替,新的群落慢慢重建。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向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迟早会进入成熟的稳定阶段。那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群比例适宜,群落结构相对复杂,而且,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表现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点,稳定(维持这种生态平衡的能力)也比较强。在这个达到新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比较稳定。因此,生态平衡也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达到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一种稳定的状态。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洪水、雷击火灾等。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抵消的(如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且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往往限于局部范围。人为因素包括毁坏植被、围湖造田、污染环境、引进或消灭某一生物种群、向农田中喷洒大量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与自然因素相比,现代社会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想维持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需要人类从科学管理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等多方面去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ddfb2c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