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本是命运共同体

2022-04-24 17: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患双方本是命运共同体》,欢迎阅读!
医患,共同体,双方,命运



医患双方本是命运共同体



6年前,第一次手术,你和我说,要活着看大儿子结婚,我做到了;4年前第二次手术,你和我说,要看老大生孩子,我也做到了„„” 因为无法为患者完成第四次手术,武汉协和医院肝胆外科熊俊副教授心中五味杂陈。亲自为这位“老哥”拔管后,他写了一封致歉信,表达深深的自责。 (《武汉晚报》514)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往往能打动人心。“医生致歉信”引发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标签,也不仅仅是因为事件的稀缺和新奇,更是因为它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击中了围观者的痛点与泪点: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屡见不鲜的当下,良性互动下的和谐医患关系,让医生和患者成为一个利益相关、情感相系的命运共同体。透过“医生致歉信”,我们不仅看到了医生的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也看到了患者的责任和担当。“不让医生为难,不差医院一分钱”的生死承诺,就是朴素人性的闪光,透露出医患关系的共同体意识。

医患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信任关系,患者相信医生的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医生相信患者的施报观念和诚信意识。换言之,医患信任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医生通过精湛的医术一次又一次地挽救患者于危难,“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地换位思;患者“托命又托孤”传递的尊重和信任,既让医生感动,也给医生前行的动力。

在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里,信任只限于血亲之中;在一个高信任度的社会里,信任会超越血缘关系,超越经济学意义上的利益算计和工具关系,医生和患者因而可以建立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交换和情感关系:患者体谅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生尊重患者的难处和愿望,共同演绎了“相知多年,值得托付”的医患关系佳话。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医患关系的缓和与优化,既需要制度设计和法律支撑,也离不开信任建设和人性回归。即便在“陌生人社会”,医患关系也不能只是利益关系,更不能忽视情感互动。说白了,医生和患者都不是生硬、冰冷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要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就必须让治疗过程成为一种生命的沟通。

当医生和患者携起手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战胜疾病的机会才可能大大提升。即使人生无常、医疗技术有限,医患之间也会少一些误解和隔阂。“医生致歉信”受追捧的背后,隐藏着老百姓深切的期待——加强医患良性互动。让医患双方成为命运共同体,并非做不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3f19d8879563c1ec5da71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