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023-05-03 08:4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建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欢迎阅读!
流动人口,建筑施工,工地,管理工作

浅谈建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摘要: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新疆的发展建设已经走过了16年头。西部地区以昌吉地区为例,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迅猛,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巨大,2016年经统计,我州五县、两市、两园区建筑施工现场流动人口就达到19889人。本文阐述了新疆昌吉州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概念,与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建设。在分析昌吉州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不足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及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建筑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昌吉州的经济建设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昌吉州建筑行业取得了如火如荼的进行,美丽的昌吉离不开建筑工人辛勤的劳动。笔者就职于昌吉州建筑管理行业,从业期间发现了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服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对昌吉州社会稳定及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以下思考:

一、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及服务的必要性

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筑行业从业者,建筑行业从业者大多来自外地,多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进城务工,虽然改善了农村的经济情况,但是流动人口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流入,为我州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发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建筑工地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犯罪分子藏匿于工地,借着建筑工地人员流动性大这一便利条件,为其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查提供便利。为此,急需将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到政府层面,有关部门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视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的新路子。

二、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现状及问题

(一)、 昌吉州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现状

2016年,昌吉州全州建筑行业外来流动人口已突破3万,外来人口中除汉族外包含维吾尔族、彝族、回族、傈傈族、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中有部分不懂汉语,对其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昌吉州建设行业外来流动人口以昌吉市和准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均在1万人以上。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就业、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且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居住密度高,住在集体宿舍的流动人口人均建筑面积约5平方米。高密度住宿给治安、消防、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建筑行业流动人口不稳定,经常变换工地进行作业,对其准确行踪很难掌握。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活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法律知识匮乏。他们背井离乡的目的主要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这些人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二)、昌吉州建设行业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和手段

现阶段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的部门主要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遵循的主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主要落实排查建筑行业流


动人口的排查工作。流动人口的登记还是要靠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所属的派出所进行人员登记,这些仅限于长期在施工工地作业的流动人口,而对于打短工、机工之类的就无法掌握其人员动态。

1.建立了与施工企业的联动机制,对中标工程从招投标、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行对流动人口联动管理,有效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各施工单位准确掌握本单位内流入、流出人口数量,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及《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登记册》,对流入流出人口的来源、流向、分布以及婚育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同时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工地施工单位及时发放上岗证。

2.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放到首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口就业、子女入学等,与本地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各施工企业和项目部以入项目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

3.主要以检查流动人口落脚点治安的情况。对南疆重点地区民语系流动人员,各施工单位在接受时,立即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对其身份进行严格核实,无误后上报本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督促其及时办理《居住证》,平时加强教育和管理,严防发生问题。

(三)、建筑行业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

建筑行业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带有一些不良习气,在无工作任务的时候,喜欢聚众赌博等。某些不良开发商拖欠工资,且建筑行业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容易出现采取极端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过激行为,如群体跳楼、围堵施工单位等手段。这些都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建筑行业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也应该是城市的主人,但在当前社会体制和时代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在对流动人口的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设置障碍。

(一)、对建筑行业流动人口人认识重新定位,探索改变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

建筑行业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对流动人口的认识要由过去的看紧、看好、限制转变为尊重、财富、和谐。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孕育了一大批企业家、金领、蓝领。建筑行业是高风险高收入的一个行业,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素质迫在眉睫。

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改变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素质偏低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建立长期战略规划,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适时的开展各类员工的业务培训、技能培训、技能比拼、文明市民宣传等。在教的同时要调动学员学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实现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技能与素质的双提升。

(二)、建立一套多部门联动综合管理体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基本以实现全覆盖,在城市周边的建筑工地都可以实现使用互联网。政府牵头,在政府设置核心部门专职管理流动人口,是建立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很好的经验。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管理不仅仅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家单位的事,还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公安局、卫生局、社区居委会、民政局、住建局、城管、供电局、施工企业等多个部门。政府派一名副市长为领导,


建设局未牵头单位,其余单位派专人配合。政府应当建立一套专供流动人口管理的系统。每个施工现场应当设置电脑连接互联网并接入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流动人口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就应当先在施工企业登记备案,采用先进设备录入身份信息及指纹,然后根据施工现场所在位置,相应的公安、医疗、社区等单位就可以从系统上了解到所管辖内范围内流动人口实时动态数据。

在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时,施工单位应当督促作业人员刷身份证或者指纹打卡,这样就可以确保打短工人员详细的流动信息,确保了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金准定位于管理,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三)、责任追责制的建立

现阶段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是1、建设单位管理混乱,标段划分不清,对此建设局应当对每个工地的划分进行检查,确保每个施工现场有一名总负责人。2、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不全。虽然工人都在公安机关进行了备案,但是在施工现场登记时部分工人不能把自己身份信息登记全面。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应当派专人负责人此事,对于漏登或登记不全的,负责人应当落实到底。3流动人员离开注销不及时,因建筑工地在不同时间内入驻的工人工种不同,都是分阶段入驻,分阶段离开,工地项目负责人对一些工人离开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导致不能真正做到人走及时注销。这样就会存在一名工人在多个工地有登记记录,对于建筑行业流动人口的追查定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于以上的问题,应建立详细的责任问责制度,派专人管理此事,施工单位安全员应当每日向上汇报工地人员动态情况;各个施工班组长对于人员动态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报告安全员。对于不操心,不负责被检查出来或者因此导致严重后果的,应当对于负责人予以追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039438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