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2022-05-04 14:0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欢迎阅读!
超然,千家,一城,细柳,苏轼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



1,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明节要回乡祭祖。③咨嗟:叹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E.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 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

【答案】 1.AC


2.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没有用比喻。C项,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故选AC

2.咨嗟意思是叹息,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2298f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