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赏析

2022-05-06 01:0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庸小说赏析》,欢迎阅读!
金庸小说,赏析

金庸武侠小说赏析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第二类则是着意虚化历


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雪山飞狐》(1959)和《飞狐外传》(1960)成为金庸最早着手的篇目亦非偶然。这一时期展现在金庸笔下的主要秘密会社,是天地会传说中的红花会”(红花亭)山宗”“华、山派,亦欲借助传统的标识,显示出反抗暴政、抵御外侮、兴复故国、振兴民族的主题。这一时期金庸小说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讨论朝廷暴政和官吏昏庸如何激发内乱外侮,以致生灵涂炭,民族蒙难的。

三、宗教圆融与民族融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性的冷战僵持,是中世纪以来意识形态对立最为严重的时代,也是造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内三个民族国家的长期分裂和对立的重要原因。从历史思维来看,如何破解这种对立僵持,更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借助历史智慧。这本是


历史学家份内的工作,如果他们本人没有被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控制的话。可惜那时中国的史学研究中,急剧膨胀的恰恰是崇尚对立,反对融合的史学观念。以今日之视野观之,多数著作困于这种思维定式而乏善可陈。第二时期金庸小说题材开始前溯宋辽金元,由《射雕英雄传》(19571959)《神雕侠侣》(19591962)《倚天屠龙记》(1963)组成南宋、金、元系列小说,复以《天龙八部》(19631967)前探北宋末年宋、辽、金、西夏、大理纠葛正炽的时代。虽然沿袭了朝代更作为小说大关目的特色,但已在武力争逐中突出了文化竞争,写作也开始走了偏锋。他以杜撰的主角郭靖、张无忌和萧峰的复杂经历或身世之谜作为关目或者叙述线索,展开民族间纠葛恩怨,最后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纽结故事,不正面描写重要人物及事件连涉及明朝的开国雄主朱元璋的描写,也故意做了低调处理,却以佛、道教和后世不大为人熟知的明教为主,别开生面,重新建构解释王朝易手的因果关系,甚至带出一股反讲史演义的味道。金庸在第三时期创作的《笑傲江湖》(19661969)和《鹿鼎记》(19691972)中还杜撰了一些教派,如日月神教神龙教等,就其一元化教旨、组织结构、崇拜仪轨而言,这些教派无疑具备着某些近世新兴狂热宗教的特征。但是金庸描述的重点却在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从叱吒风云到内斗阴谋,最终戛然解体的过程。

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天空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相信,他的作品不会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颗行星。虽然可能因为距离的原因,显得不那么耀眼,却多了一份历史的深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786304844769eae009ed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