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毕节地委委员 威宁县委书记 杨兴友

2022-12-27 20:5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共毕节地委委员 威宁县委书记 杨兴友》,欢迎阅读!
威宁,毕节,杨兴,地委,县委

中共毕节地委委员 威宁县委书记 杨兴友 2010227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部署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县教育工作。刚才,赵丽娅副县长代表县委、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同时对2009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陈波县长也全面、系统、详实地总结了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对下步工作作了科学、系统、全面的安排。我非常赞同赵丽娅同志和陈波同志的讲话,他们的意见就是县委、政府的意见,尤其是刚才陈波同志的讲话对教育工作认识深刻,安排部署全面,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和新的历史起点,有一种再创新辉煌的决心和信心,有一种更加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气势,请大家下去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之前我一直在乡镇转,没有对这次教育工作作深入研究,不可能说出很多具体的、针对性的意见,我想和同志们一道探讨,如何把县委、政府刚才明确的这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谈一些对教育工作的一些认识,谈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站在县委的层面引领大家真正抓好教育,办好教育,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成绩巨大、令人鼓舞

以“两基”通过国检为标志,我们已经站在了教育的新起点上,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同步的。高中阶段教学质量从过去全区倒数变成现在的第一,成绩可喜可贺,这在威宁是来之不易的,是与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志倾注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分不开的。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较快的提升,办学效益和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前我已经走了将近20个乡镇,去了一些学校,进行了实地察看,了解了很多实际情况,并且把一些校长、老师请到乡(镇)政府参加座谈,他们有素质,有水平,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问题不少,令人担忧

作为人口大县,威宁新一轮(从2010年—2013年)新生入学人数(1年级—9年级)将净增8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入学高峰期,按8万新生入学计算,需要的校舍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我们2010年增加10万平方米,2011年还必须再增加10万平方米,才能够基本满足要求。从我调研的情况看,威宁各乡镇的生均占有校园面积(小学和初中)都低于全省和全区平均水平。增加的8万名左右学生校舍建设需资金3亿5千万元,需增加初中教师2000人以上、小学教师1200人以上,增加的图书264万册以上,加之学校实验室、实验仪器等设备,这部分投资要3千多万元,增加仪器投入要5千万元以上(按照标准来讲)。威宁近两年来招考的特岗教师是4千多人,这给不堪重负的威宁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威宁农村最漂亮的是学校,但整个教育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农村教师住房非常紧张、困难。2009普通高中入学率是29.9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原来所在的余庆县高中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5.53%,但威宁县高中教育今年获得了毕节地区第一名,可见毕节地区的整个高中教育毛入学率都很低。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精致型教育的结果,那么多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可见能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这样高考升学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我们不要为这个成绩沾沾自喜,头脑要冷静,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全县126万人,仅有一所职业高中,所以之前我和县长在交流工作意见时,县长和政府的领导都很有决心,一定要再建一所职业中学,并且要从建设的规模上思考,千方百计让很多初中毕业的学生能够进入职中学习,实现“2+1”的教育模式,学习两年的理论课程,再到东南沿海的工厂等实习,加大就业力度。炳荣书记告诉过我,威宁的县情是孩子多,洋芋多。我到乡镇后,才知道有一些家庭有56个孩子,这从一定程度对我们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部分中学的校长管理缺乏科学性,县里的中学我还没调研就暂时不说。乡镇的一些中学科学管理水平差,没有很好地履行校长负责制这个职责。 三、发展之需,时不我待

威宁现有130多万人,但我估计人口普查下来不会少于150万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为5年还差一点,可见整体国民的素质是非常底的,极大制约着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上刚才我谈到的以上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教育的社会使命,深刻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这项工作使命光荣,难度巨大,不仅仅是修几所学校那么简单。众所周知,知识的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首先知识的贫困是经济贫困之源。资本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但真正起支配作用、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物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人力资本发展的水平。教育实际上是一个蓄水池,今天的经济、无疑是昨天重视教育的结果。就像这几天干旱严重,核桃栽不下去,苹果栽不下去,即使栽下去也没有水浇注,是因为我们昨天没有修水库,不重视蓄水的结果,导致今天的干旱严重后缺水。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一个蓄水和放水的关系,如果追究根源,不难发现,在知识与经济的互动因果链条中,知识是决定经济之因,经济则是由教育决定之果,各级各部门的同志要明白,搞经济发展不是单纯就经济抓经济,否则就走不出贫困、落后的状况,必须要跳出经济抓经济。而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工作。抓教育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出成效,教育不是栽果树、不是栽蔬菜,它需要10年、20年甚至30年才能见效果。发达国家都是重视教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天皇明仁在教育方面很重视,无论多贫困,中学学生早餐、午餐都免费,兴办了大量学校,当时在日本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还出台了《日本教育发展大纲》,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大纲》就是参照他们而来的。现在日本GDP位居世界第二。我国13亿人口,人均GDP落后于日本,这都是教育落后的结果。美国更加重视教育,苏联解体后,美国马上到苏联抢人才,可以看出对知识的重视;所以说,知识的贫困是经济贫困之源。其次,


知识贫困是精神贫困之源。一些领导干部,一些人民群众,一些老百姓,精神不振作,没有士气,就是知识贫乏。司马光讲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子也说,“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可见文化对一个人精神状态、气质的影响。文化水平低,就是精神贫困,精神贫困就会有不健康的思想,精神颓废、观念成旧,道德贫乏等,所以中华民族的《三字经》有一半的篇幅讲的都是“人不学、不知仪,玉不琢、不成器”。在21世纪,科技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竞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的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小曼说过:教育不仅是人的资源和人才的促进者,也不仅是专业和财产的促进者,它是整体国民心灵和精神风貌的教化者,对于教育存在的这些重要功能,我们不能放弃,受市场化的影响,受社会转型的影响,物质至上主义、消费主义和快乐价值观正在侵蚀人们的机体,庸俗文化泛滥,一切都要娱乐到底”,这些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70年前,张伯苓先生指出,“窃以为我中华民族之大病,约有五端:首曰‘愚’,千余年来,国人深中八股文之余毒,民性保守,不求进步。又教育不普及,人民多愚昧无知,缺乏科学知识,充满迷信观念。次曰‘弱’重文轻武,鄙弃劳动,鸦片之毒流行,早婚之害未除,因之民族体魄衰弱,民族志气消沉。三曰‘贫’科学不兴,灾荒叠见,生产力弱,生计艰难。加以政治腐败,贪污流行,民生经济,濒于破产。四曰‘散’,两千年来,国人蛰伏于专制淫威之下,不善组织,不能团结。因此个人主义畸形发展,团体观念,极为薄弱。整个中华民族有如一盘散沙,而不悟‘聚者力强,散者力弱’‘分则易折,合则难摧’之理。五日‘私’,此为中华民族之最大病根。国人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所见所谋,短小浅近。只顾眼前,忽视将来,知有个人,不知团体。其流弊所及,遂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良可慨也。”因此,他主张“德、知、体”并进,我们改成“德、智、体”。可见,我们的教育方针都是老教育家们的智慧结晶。 四、尊师重教,非常必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家,无尚光荣,无尚伟大。人民教育家赵朴初先生就写了一首《金缕曲》赞颂教师:“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可见对人民教师感情之深,评价之高。当人民教师光荣,但是教师需要我们去关心、关爱。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优秀校长、教师的竞争,人才是重要的,但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怎么也培养不出人才,特别是培养高科技人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锋叫圣西门,他说,“如果法国一夜之间少了50科学家,50数学家,50名全国优秀教师„„法国将马上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这些优秀人才对国家最有用处,如果要重新培养这些人至少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再假设法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国王的兄弟、王公大臣,参事、主教和上万名养尊处优的大财主,国家将会依就照常运转,不会因此而带来什么政治上的不幸,因为这些人没有用自己的劳动直接促进科学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圣西门的政治预言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得到印证,一夜之间路易国王和王后及无数贵族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却因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列宁非常赞赏这段话。可见科学、技术、教育之重要。教师除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还需要多方面的真才实学,因此,相关领导、部门,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要引导教师提高素质,要给教师在学历提升上创造一些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还有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克伯莱讲:“每一位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活动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情感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领导教师就要让他们有这种感觉,用教育家的东西来教育、管理、培养、训练教师,我们当领导不了解校长、乡镇党委书记不了解当校长的,当校长的不了解教师,当教师的不了解学生,你怎么去管理他,校长不掌握老师,不掌握他们的心情,不体会他们的感受,只晓得用乌托邦的观念去管理,去指挥,那肯定是不行的。当教师的不了解学生,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是不行的。因此,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维,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人民的道德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单纯重视智育、体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残疾者。没有道德的人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那些有才无德的人,这种人干坏事的水平高,对社会的危害大,尽管他们才高八斗,但他们骨子里藏的只是自私和背叛。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成的是一种牺牲的精神和一种为人类奋斗的精神,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环境。郁达夫在悼念鲁迅的时候写了一段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尊重和宣传他的民族是更可悲的民族。”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白求恩、黄继光、雷锋等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更加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一是政府分管领导要引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县德育教育上重点开展以“五心”(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各学校都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拿出“五心”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要列入教育系统年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然后逐步宣传推介到全社会。“五心”教育是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教学中仅仅跟中小学生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够的,要有人文的思想来指导和武装我们的学生,培养新型的四有新人。二是要开展“生教育。在开展“五心”教育之外,各个中小学在德育教育上还要开展“生死教育教育学生既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要有灵活地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勇气和胆识。三是要有氛围教育。氛围教育包括广播、电视、宣传等部门都要做好工作。在学校、家庭、社会上,不该让学生听的不能听,不该在学生面前说的不能说,不该让学生看的不能看,营造良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8f1feaf8c75fbfc77db2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