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

2023-03-14 08: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底层,生活

我在底层的生活读后感

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这不仅是美国底层民众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 穷——忙(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越贫穷越工作”的口号VS“越工作越贫穷”的现实。以前一直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现在我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

“如果你一年有360天以上都卑躬屈膝、弯腰驼背的做这些一再重复的枯燥底薪工作,你的精神也会和肌肉一样,出现因过度重复使用而造成的伤害。碰不到的机遇,人脉的匮乏、以及日益消磨的自信,让他们的视野逐步变得狭小,自我尊严逐渐降低,变得苛刻、狡猾、充满怨恨……”

这个社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奋又节俭,隐忍又充满动力。连续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消耗了他们大部分思考力,当体力透支到极限,教养甚至善良都消失不见。

在从生存通往生活之路上,穷忙族们始终举步维艰,无力改变。当芭芭拉去底层体验生活时,她会诅咒与她起过争执的同事,甚至对没打过交道的同事也满怀恶意。她看到自我意识的退步。 努力工作一定能改善生活,脱离贫穷么?芭芭拉用实际经历给出的答案:不能!在社会如此“富足丰裕的时刻”,一个在经


济的最底层的人仍然必须挣扎求生。并且,工作使人脱贫的这个假设,还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导致贫穷的真正原因。 眼界狭隘,并不是贫穷的原因,而是贫穷的结果!! ——那么如何去突围呢?

占据社会顶层的20%的富人和政客决定要实施哪些福利措施,甚至最低工资是多少,以及用怎样的法律来规定如何对待劳工。但穷人却从主流文化里消失了,无论是在政治语汇、知识研究或日常娱乐里,都消失无踪……

除非重新洗牌,马太效应这个最正确的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将最终走向不复境地。我们呼吁政府能够改变秩序: 1)国家控制房价,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建立公租房。 2)加大基层困难人民的医疗养老福利,缩小贫富分化。 3教育公平,打破阶级固化。

但是——《我在底层的生活》英文版问世于2001年,很多观点直指政府福利制度和不作为行为,政府没有丝毫改变。改变自我认识,改变下一代教育。作为普罗大众,我们撬动不了政治杠杠,但我们是否能把握自己,改变认识,从孩子教育入手呢!物质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教育教育公平才是打破阶级固化的法宝。

向上的通道太窄了,而教育也不会是轻松的,只会更辛苦。作为娃爸娃妈胆子沉甸甸的。现在当老师要有教师证,做记者也要有记者证,开车还要有驾驶证,父母如果是个永续职业,更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b1e72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