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战争

2022-04-26 04: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铭记战争》,欢迎阅读!
铭记,战争

铭记战争,是为了什么

时间:2015-07-06 来源:解放日报



惨绝人寰的屠杀

■本报记者 龚丹韵

怎样尊重多样,怎样包容差异,避免文明的冲突,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训,同样也是抗战精神的一部分,更是全球至今需要共同回应的重大命题。

■嘉宾:章友德 上海政法学社会学教授

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

解放周一:每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都是全球的重要仪式。70年后的今天,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纪念仪式却始终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您觉得在和平年代,我们依然深刻铭记这场战争是为了什么?

章友德: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爆发过两次世界性战争,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灾难。一战结束后,没过20年,二战又开始了。这说明当时,人类还没有吸取一战的教训,没有巩固和平与发展成果的有效机制。比如战争赔偿问题,战胜国如何处理战败国问题等,产生了很多纠纷,也为二战埋下隐患。

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分成了两个鲜明阵营: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这是人类第一次超越地域、种族、国别、阶层的大联合,第一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为每个平民的生活幸福团结在一起,第一次在反法西斯旗帜下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这样大规模联合的历史前所未有,我们也希望以后不会再有。因此二战之后,关于战争赔偿、处理战败国等一系列国际法律制度迅速建立起来。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联合国,也是经由二战之后推动起来的。中国作为联合国5位创始成员国之一,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息息相关。

今天回头再看,当下的国际法律环境、世界政治格局、跨国组织和全球经济制度,或多或少都与二战有关,是由二


战引发和延伸出来的。二战从很大程度上,刷新了人类对文明、对和平的重新认识,也创造了诸多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因此,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如何对待战争这个层面,更体现在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制度中,体现在每个国家的价值观念上。

无疑,这种对和平的理解和认识需要一代代巩固、传承下去,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所以,当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胜利后,人们依然需要牢记这段历史,珍惜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教训。每年,亚洲和欧洲都有各种形式的纪念,就是为了不断提醒后人,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

纪念胜利不是为了报复

解放周一:对中国而言,抗战的历史一直鲜明地烙印在每个人的成长和教育中。然而大规模的官方纪念仪式和活动,近几年越来越热烈。这是为什么?

章友德:在亚洲战场,我们认为自己是惨胜,付出了巨大牺牲,换来今日的和平生活。这种心理,让有些场合我们提战争提得少了。战争似乎是特定环境、特定场合下的词汇。要么不提,一提就咬牙切齿。 但是人类对胜利的纪念,更多目的不是为了报复、宣泄,而是为了立足当下。

比如,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30日设为烈士纪念日,把12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它们被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法定活动,由此可见今时今日我们对抗战精神的重视,不仅没有随时间减弱,反而越发强烈。

解放周一:那么您认为,抗战精神立足当下的具体指向是什么?

章友德:为什么日本敢于发动侵略战争?当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过:日本是一个小国,但是一个强国。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一个弱国。积贫积弱,就要挨打。这个常识,即使已经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的改革与发展,理解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随着抗战不断推进,“七七”卢沟桥事变意味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终于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抗战。战争打破了一个国家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剧,如果不把侵略者赶出去,人民就没有幸福可言,更遑论其他。由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统一战线在国家危难之际,终于得到强化和提升。 1937年,是我们第一次不分民族、党别、阶层,统一起来共同面对侵略者,形成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取得胜利的大前提。这种统一思想和认识,直到今天依然富有意义。

一个国家要免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侵略,一定要强大。而强大,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比如,精神上的团结统一,自立自强。抗战艰难的历程,也是一个国家如何走向团结统一的过程。 所以直到今日,56个民族的团结统一、自立自强,都是抗战精神的延续。

“风险社会”的全新挑战

解放周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田汉在上海监狱里写下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聂耳仿佛听到了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当1949年中国迎来和平的新时代,这首歌被选为国歌,歌词仍然一字未改,背后的深意正是在于,希望后人“安不忘危”。如果说,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那么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正是我们的气节所在。这一点,对我们迎接未来的挑战,依然意义重大。

章友德: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经历了制度的重新创立,经历了走向统一的过程,经历了体制不断变革的艰难。70的建设,仍然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当我们能够向落后开战,向不文明开战,社会就能得到发展。当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到改善民生上时,社会就会出现波折。

今天的中国,正好又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点上。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挑战前所未有。比如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狂欢,应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等。发展以后的问题,一点都不比发展前少。 社会学家提出,21世纪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各种生态风险、人为风险,随着科技发展,反而越来越复杂难辨。风险无所不在,也就是说,“敌人”的面目更加模糊不清。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面临无比艰巨的挑战。挑战难度甚至超越以往。

所以,今天的我们尤其需要在国家复兴的旗帜下,怀揣奉献的精神、团结的精神、挑战的精神,不忘发展国力,凝聚人心。进一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的内涵无不与抗战精神有关,需要我们从抗战的历史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

解放周一:另外一面,抗战虽然结束了,但世界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局部冲突。实现世界和平仍然任重道远。 章友德:是的。过去70年中,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经常存在。这说明,人类仍然没有学会用非战争的方式追求和平。和平没有成为普遍共识。恐怖主义、极端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世界仍然不安宁,文明的冲突依然存在。 我们知道文明是多样的。不同国家因历史、国情、发展道路的不同,文明的方式也不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信仰、制度、价值观各有差异。在二战之前,人类历史上一度盛行的是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的强者逻辑,而非同情弱者的文明逻辑。反法西斯战争后,人们才取得共识,知道和平需要珍惜,也由此懂得强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关心,懂得包容和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

今天,全世界仍然需要像70年前,共同面对法西斯的侵害那样,联合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求得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怎样尊重多样,怎样包容差异,避免文明的冲突,同样也是抗战精神的一部分,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训,更是全球至今需要共同回应的重大命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d5eba9376baf1ffc4fad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