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朱敦儒赏析

2023-12-16 12:1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相见欢》朱敦儒赏析》,欢迎阅读!
相见欢,赏析,朱敦儒

《相见欢》朱敦儒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背景】

这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楼眺远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词人登回上金陵西楼,俯视辽阔答长江,隔岸是沦于异族铁蹄下的大好河山,是词人当年过潇洒自在生活的故乡。万里夕阳染红了大地与江水,仿佛是背井离乡逃难的百姓日夜流淌的血泪。即使是江南,也有因金兵入侵而留下来的残破的扬州城。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


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e1daff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