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行为选择的冲突和困境

2023-03-08 09: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道德行为选择的冲突和困境》,欢迎阅读!
浅析,困境,冲突,道德,行为

道德困境与道德选择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和整个封建文化衰落,传统道德文化渐见式微和衰败,而新道德的建构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陷入无法避免的道德困境。21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具有内在活力的完整的文明主体。他们不仅要有现代知识技能,而且要有现代生活方式,现代道德心态和人格理想。这就需要走出自相矛盾的道德困境,建设与现代文化目标相一致的道德文明

传统伦理的蜕变与现代伦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矛盾的过程。五四时代人们提出的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历史任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方面,旧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会随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变革而立即消亡,即便是表层的道德秩序、道德规范发生了变化,而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道德无意识(道德心态和习惯)却很难一时改变。另一方面,新道德的建构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新道德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会被历史现成地给予,它需要经过现代化过程的再塑造,更主要的是现代道德和伦理精神要真正建立起来,也应像传统道德那样,不仅要建立显性的道德关系、道德秩序和道德理想,而且需要渗透到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内化为隐性的道德心态、道德信念和道德美感。目前存在的道德困境的实质在于:一方面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规范已经解体,另一方面,现代道德体系和伦理原则尚未完整地建构起来;传统伦理已经无力给中国人提供终极的价值意义。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发了巨大的变化,使人们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从而引发了道德冲突。

例如某军官为了准备军事演习,在收到父亲病危的电报时,毅然将电报藏了起来,最终赶回家也没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军事演习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例如媒体上频频报道,某大学生卖身救母之类的新闻,您是如何看待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达到正当的目的的?又例如铁轨只有两条岔路,一条上有一个孩子,另一条上有三个成人,急驰而来的列车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刹车,这时,火车司机应该怎样选择?在不可伤害他人必须救助他人中,哪一个是更严格的律条?

对于第一个案例,从中国古代至今,英雄楷模都会选择大家放弃小家。自古忠孝难两全。古代忠臣良将为了国家更是战死沙场,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第二个案例,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卖身葬父的故事非常之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父母理应作出这样的选择。而第三个案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舍弃一个去就三个,这样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然而现今,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广为人们所接受,对于第一个案例,没有一个个的小家何来的大家,何况这只是一场演习。而父亲只有一个,养育你一辈子,临走之前连见你一眼的愿望都实现不了,这对的起你的生养之恩吗?对于第二个案例,对于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正当目的,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下,多数人都会选择,但是当影响了其他人的利益,甚至影响到的社会利益时,这样选着又对吗?对于第三个案例,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救一个和救三个都


一样,但当你选择去撞小孩时,你抹杀了他生存的权利,是杀人。如果选择不作为,任由火车去撞三个人,由于你没有选择,构不成传统意义上的行为,那么撞死了这三个人,是无德。又如果那三个人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小孩将来长大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杀了那三个大恶人。

帕累托说:我们看到,要取得一个集体的福利最大化,有两个问题待解决,如某些分配的标准为既定,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去考察哪些状态将给集体的各个人带来最大可能的福利。让我们来考虑任何一种特定状态,并设想做出一个与各种关系不相矛盾抵触的极小变动。假若这样做了,所有各个人的福利均增加了,显然这种新状态对他们每个人是更为有利;相反的,如果各个人的福利均减少了,这就是不利。有些人的福利仍旧亦不影响这些结论。但是,另一方面,如这个小变动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并使别的人福利减少,这就不能再说做此变动对整个社会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把最大效用状态定义为:作出任何种微小的变动不可能使一切人的效用,除那些效用仍然不变者外,全都增加或全都减少的状态。这就是帕累托标准。具体说,在利益一致可以两全的情境中,表现为不损害一人的增加利益总量的终极分标准,而在利益发生冲突不可以两全的情境中则表现为最大利益净余额终极原则。不损害一人的增加利益总的终极分标准意味着:在利益一致可以两全的情境中,如果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或者为了社会和其它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较小的利益都是不应该的,也是不道德的,而只有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总量的行为才是应该的道德的。这是因为,只有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总量的行为才符合道德的终极目的——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

但当真实面对这样的情境,或许情况就不容你思考,也或许一遍遍的思虑和权衡也只是徒劳,当时当地你只能做出那一种选择,是无奈,但是必然。评判一个道德行为,不能光用最大利益原则,也不能光看行为的后果如何。如果都那么功利那么理性,就不会存在舍身救人、见义勇为等高尚的道德行为了。关键看其背后蕴涵的道德思维。比如一个小女孩被绑架,劫匪马上就要撕票了,作为一名警察,你不知道他们在哪,但是你抓住了一个知道内情的绑匪,这个人深知自己死罪无疑,就是不说其他的绑匪在哪,也只有刑讯逼供才能问出小女孩的下落。情况紧急,不容多想,作为一个警察又该怎么选择?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一杆自己的天平。当遇到道德选择冲突时,每个人自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得不到最完美的结局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呼唤.事后或许有后悔和自责,但是至少在当时,你已做了你认为最恰当的选择。

比如前一阵网上的热门话题:2006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赔偿十几万元的损失。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那位老太太,将她扶起送她去医院,却反被诬。

同样是在南京2009222日上午,一名75岁的老汉在南京市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ea5b8c83d049649a6658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