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

2022-12-24 17: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乙己》说课稿》,欢迎阅读!
孔乙己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语文语文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导小说的赏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 二、说目标

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语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2、通过问题讨论,全班交流,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评价和赏析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向——人物分析和评价,教学方——问题讨论,评价标准或教学结果——学生能分析、评价人物;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评价人物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因此,我们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一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肯定。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这种立体交流,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一般的问答式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无


与伦比的优越性,它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作用于教学双方,充分反馈信息,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的状态而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说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作了如下安排:

1.出示课题,提示背景——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提供基本条件。 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2.分析人物的悲惨结局——从课文结尾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我们在课文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培养筛选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3.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为突破社会原因分析这个教学难点做准备,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深入具体语言,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教学更有层次感,我们设计了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对下列问题的讨论中,理解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所在。具体问题如下:

⑴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 ⑵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怨恨?为什么?

5、教学小结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教学小结。我们认为,教学小结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整理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小结的这两个功能,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1a2aec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