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后作业(配套)1

2022-12-22 21: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后作业(配套)1》,欢迎阅读!
浪淘沙,上册,课后,古诗,配套



17.古诗三首·浪淘沙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用“ ”画出。 1.九曲qū q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 ②淘气)风簸bǒ bō)自天涯(①边际 ②范围,限度) 二、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2.“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3.“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4.“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四、综合题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代诗人。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还写过著名的诗句 “至今广为传唱。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阅读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1




参考答案

一、

1.九曲q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 )风簸bǒ )自天涯(①边际 二、 1.夸张 2.比喻

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 2. ×

解析:“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道弯。 3. 4. ×

解析:“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 四、

1.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或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五、

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

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1b720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