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宽教育的理解

2023-04-24 12:3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三宽教育的理解》,欢迎阅读!
理解,教育

通过这次教育局组织的周六大讲堂,北大教育专家的“三宽”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较深的教育现在的家庭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都输不起。但是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却一直是困扰每个家长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一边听着专家的讲解,我也一边在对照专家的观点,进行着自我反省。发现我的教育点和做法有许多误区,但值得庆幸的是也有对的地方。

说实话我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并不十分清楚,多数情况下是只要不是危险的举动和不正确的人生观时,我都会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己的得失来体会其中的道理。但有时我并不能将这一原则进行到底,尤其是有时觉得自己孩子落后于别的孩子时,就会怀疑自己的做法。就会对孩子发脾气,数落他的不是。过后,我也很后悔。

专家说的“三宽”,让我体会到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过于着急,孩子的路很长不要急于求成。刘老老师说的让自己发脾气时照照镜子,让我知道了发脾气时的表情,面目多么的狰狞。孩子是多么的害怕和畏惧。大人在处在这种害怕和畏惧心理下是多么的恐惧,何况一个对你十分依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任何教育都是事得事得其反的。

我的孩子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生活中的错误。我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有时我想起来会提醒他,因为他吃过亏,他也会听。有时我也看不到,或是忘了提醒,多失败几次他也就吸取教训改了。我很懒,除了安全教育我会未雨绸缪,其它生活错误我都是遇到一个改一个。因为有些错误他不会犯,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和优点。比如对于讲卫生方面,我的孩子就没必要去给他强调,比如他好象是天生就爱干净。从小就特别爱洗手,脏一点的东西都不吃,包括我咬过的,这是我发现的。我相信我的孩子身上还有许多我没发现的天性和优点,我不知道哪些东西是我要让他改的,哪些是我不需要他改的。所以生活中碰到什么需要纠正,纠正什么。

但是在中国这种大环境的应试教育和我的人生经验让我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想来,有些病态的看重。对于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我十分敏感。总觉得一天不学习就会被落下,考不好,就一切都完了。只要表现出对学习的一丝丝不愿意,我就认为他学习态度有问题。就以后再也学不好了。我也相信素质教育重于应试教育但对于孩子在学习中的错误,我却是零容忍。现在我也发现,我的孩子有些厌学。每天总是想尽办法来逃避我对他学习的督促,他学习的效率也不高。学习的成果总不能让我满意。我想他在学习时也许是担惊受怕的状态中,所以效率不高。这是我应该改的地方。我以后对孩子在学习的问题上要多些宽容,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争取做到专家说的无条件的爱,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多表扬,让他建立起自信。对于他学习上的缺点要有耐心,让他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也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家长学好做一个合格家长,孩子才能有进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再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孩子是会进步的。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只争朝夕的,我一定要用“三宽”的态度,来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最后让我说一句,先让我用“三宽”的态度,来给孩子一个“三宽”的环境。让我们的不但孩子健康成长,还能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谈谈“三宽”教育



做父母也需要“持证上岗”吗?代代相传的“棍棒”为什么再也打不出“孝子”?父母究竟

是孩子的“恩人”还是孩子的“祸害”?为什么说中国的家长“最爱”却又“最不会”爱孩子?新时期中国家长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惑和挑战?当一个好家长为什么这样难?家长如何认识孩子、读懂孩子、指导孩子、规划孩子?怎样让不爱学习的孩子从此快乐学习?……通过阅读《“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这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本来有三种养育方式:即“放养”、“圈养”、“笼养”。

所谓“放养”,就是像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所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的成长。”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成长。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所谓“圈养”,就是要画一个大圈,这个圈就是道德规范、法律意识、行为规范、品德修为、社会责任等等,在加强这些方面教育的前提下,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大的空间自己去成长。这是在“放养”生态遭到破坏的大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教养策略。

所谓“笼养”,就是把孩子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去喂养,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就是这样一种教养方式,尤其是一些限制孩子交友的家庭,还有那些誓死不让孩子上网的家庭,孩子的世界除了教室就是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与父母短兵相接,矛盾丛生;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减少,孩子的成长空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压……

作者认为,要想改变现有的家庭教育现状,中国家长必须先学会做“三宽”家长。 何谓“三宽”?就是要“宽厚、宽容、宽松”。

“宽厚”就是说家长要有爱心,要真心实意的爱自己的孩子,要有高远的境界,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一直按照这个规律办事。家长有“宽厚”的胸怀,才能够理解孩子成长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才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因为上帝知道,孩子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吃亏、上当、走弯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长记性的过程。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所以上帝原谅孩子犯的一切的错误,一个“宽厚”的家长,也要像上帝那样,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和包容孩子的错误。

家长拥有“宽厚”的胸怀、“宽容”的心态,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能给孩子创造“宽松”环境的家长必须是那种胸怀大志、有大格局、大目标的人,他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人,并且深谙培养目标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果把孩子比成一棵树,家长希望孩子这棵树就长房子那么高,那当然可以把这棵树关在这个笼子里养。但是,这意味着这棵树的高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房顶的高度就是它成长的极限,哪怕长10年、20年、30年还会是这么高。

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真实愿望。我们千家万户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新松高千尺,长成华盖如云的参天大树,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才,能够经天纬地,甚至安邦定国……

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和培养目标,家长就必须把孩子这棵树从笼子中移栽到大自然当中去,他们到崇山峻岭里去感受日月之精华,去承受风雨雷电的严峻考验,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宽广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390ad1524de518974b7d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