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斋体与杨万里

2022-03-20 02:5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诚斋体与杨万里》,欢迎阅读!
万里



杨万里与诚斋体



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杨万里的《小池》,现在想起记忆犹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一首《小池》,让我们很早就感受到杨万里诗人的诗歌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是南宋时期思想家、诗人。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而谈到了杨万里,就不能不提他在宋代诗坛上别树一帜,形成清新活泼,风格独具的“诚斋体”。

然而,对于每一位诗人来说,他的诗所形成的风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1162以前,他是学江西派风格的。此后到1177年,是他诗风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一方面向张浚、张栻学习和切磋理学的奥旨,同时把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领会理致的见解挪移到文学创作中来。这种蔑视书本而重视日常生活的态度成为他诗风转变的契机。1178年以后,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基本形成,其《荆溪集序》自言此时“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安石)、陈(师道)、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这时“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写诗十分顺利。这种重视观察自然、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见解,对于江西诗派主张从前人那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论正是有力的反动。 “诚斋体”的形成,要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还要求有哲理的思考,理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富于理趣。

杨万里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诚斋体” 的特点: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三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

1




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杨万里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类诗虽为数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写得比较好的。“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因为旱灾,秋收无望,农民早已料到饥饿难免,却偏偏碰上闰年(当年闰十一月),平白多出一个月挨饿的日子。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气魄。

谈到诚斋体的特色,就得数“活法”最为突出。在南宋时期,“活”的主张与实践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新方向,而这也是“诚斋体”的显著特色。“诚斋体“表现形式上的俗化倾向,亦“活法”之一方面,它是对诗坛凝固、僵化风气的矫枉。关于什么是“活法”,其诗论倡导者吕本中是这样解释的:学诗当时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者……“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杨万里的“活法”作诗重视机智的语言选择,在句法结构上也不拘一格,变化万端;同时,又特别强调到大自然中去获取灵感天机,强调胸襟的透脱无碍和思维的活泼自在。在杨万里的诗中,“活”是一种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不只是体现在观物见性、构思表达以及择字炼句等层面,而且贯彻于心灵体验、思维方式和捕捉瞬间感受的全过程。杨万里特别倾心于体悟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运动精神,活泼泼的生命形态。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于是转化为“诚斋体”诗中跳脱灵动的审美意象。如捉柳花、追黄蝶的儿童,插秧与荷锄的农夫,空庭喧闹的寒雀以及云的变幻、风的声威等等。即使是宁静的景物,倘若被杨万里捕捉入诗,也会活动起来,充满享勃的生命活力。例如他写静静肃立的秋山:“路人宣城山便奇,苍纠活走绿莺飞。诗人眼毒已先见,—却人寨云作翠帷;(《晓过花桥人宣州界争其一)又如他写夕阳西下景象:“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人水只无痕。(《湖天暮景》)再如他写暮春的海棠与桃花: “海棠开尽却成白,桃花欲落翻深红。(《过秀溪长句》)然而,这样典型的“活法”在诚斋体的创作实践上呈现出来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所提供的机遇的。在杨万里之前,有吕本中提出“活法”的诗论,但是始终无法用

2




于实践,主要是因为时代的机遇不同。而到了杨万里的时期,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南宋王朝刚刚建立起来,国家经济一时繁荣富裕,政治、军事相对稳定,文化亦日渐发达。一方面这种稳定、繁荣的社会状况给予诗人一种自信、一种乐观、一种气魄;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偏安局面又激发起诗人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此同时,诗人更对这个相对有生机的政权满怀憧憬与希望。总之,诗人振奋而富于激情。这便是“诚斋体”得以结合“活法”产生的基本背景。由于这种“活法”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机制,因而才是真正具有活力与富有弹性的大“活法”,它使南宋诗歌在笔法的运用上一改江西诗派于模拟中求“活”的小家子气,在天赐的大“活”中,赢得了诗风由凝滞刻板而至生动活泼的转变。

总之,“诚斋体”的题材之新、构思之奇、笔法之活、格调之快,共同构成了其独特风格,这一风格与陆游奔放悲壮的风格相搭配,就形成了南宋诗歌中的主旋律。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a2e2e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