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雨巷中姑娘的形象

2022-11-04 21: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雨巷中姑娘的形象》,欢迎阅读!
巷中,解读,姑娘,形象

是爱情之声,还是理想之恋

——解读《雨巷》中“丁香姑娘”的形象

常宁二中 赵萍

湖南地区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①选入了戴望舒的《雨巷》一文,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如果不先入为主的话,撇开作者及背景,仅仅只要求学生研读文本,待学生读完后,只要老师提问:此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反映了诗人爱情失败后的痛苦与悲伤,而丁香姑娘就是诗人苦苦追求的心仪对象。实际上,把丁香姑娘当作是诗人的爱情对象是片面的。把整首诗理解为爱情诗也不全对。

众所周知,读一首诗歌,只读文本,仅对诗歌文字作平面式的解读,无异是在断章取义。想正确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旨,必须得把整首诗歌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放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作立体式的分析才行。但是老师先入为主的话,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和背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接把大家引向了主旨,那无疑会冲淡学生对文本的重视,削弱学生的解读能力,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样做才能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学生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正确解读出诗歌的形象呢?我看,应该分三步走:

㈠是解读文本。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来充分地接触文本,然后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概括发生在两人之间的故事。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要激励大家大胆的畅所欲言。最后,老师作结:诗歌讲述了在江南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狭窄漫长、布满了凄风苦雨的小巷中,一对青年男女相遇却又失之交臂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㈡是介绍背景。也就是通过介绍作者的相关经历,让学生明白诗歌中的“姑娘”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她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这个环节主要是老师的讲述。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蒋介石对革命进行血腥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大革命退潮后,一部分原来参加斗争的知识分子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彷徨之中。戴望舒因为参加进步斗争而不得不避居在松江的友人家。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中交织着迷惘的情绪与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情结的体现。具有失望与希望、追求与幻灭的双重情调。在上个世纪的二三时年代“寻梦者”的心中,这种情结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代情绪” 基于此,诗歌中的“雨巷”“孤独的徘徊者”“丁香姑娘”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接着,可以试着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老师作结:“雨巷”除了可以看作是江南地带一条梅雨时节的普通深巷外,还应该看成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象征。“孤独的徘徊者”除了可以当作是失恋者外,也可以当着是在失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意中寻找慰藉,孤单中寻找伴侣的“寻梦者”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也不仅仅是“我”痴情傻等的恋人而已。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又有何象征意义呢?到此时,进入了课文的难点内容的学习,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慢慢讲解与引导,让同学们准确掌握诗歌的形象与主旨。 ㈢是抓住“丁香”的特质,联系古典诗歌中的“姑娘”的特殊意韵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我们知道,文学具有继承性。任何一种新的文字符号的出现都脱胎于之前的旧概念。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受到古典诗词的一些作品的启发的。在古代诗作中用来比喻人的不乏“梅兰竹菊”,也有用牡丹百合荷花等来形容女子的。然而,作者单单选中了“丁香”,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丁香于暮春时节开花,花儿是十字形,一簇一簇的,花蕾又小又圆又鼓,恰似衣襟上的盘花结,人们称它为“丁香结”。因花开在暮春之际容易凋零,文人们又多伤春惜春,因而,


丁香就成了诗人眼中的愁品。例如:“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杜甫《江头五吟》再如:“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百结。(蔡伸《柳梢春》)还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鱼中愁。(李瑾《浣溪沙》)和“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看来,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感伤,真是了无尽头。“丁香结”负载着解不完理还乱的愁绪,在历史上也已久远了。此外,丁香花呈白色、黄色、紫色,颜色不张扬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者的青睐。总之,丁香是集美丽、高洁、愁怨于一身的外化物。

而“姑娘”在古代诗歌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呢?从《诗经》开始,相思、求索的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谓“佳人”,都是用来表达因爱生思,思而不得的情感的。《楚辞》中借“香草美人”写心中的理想。李白在《长相思》中说:“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由此可见,这些“美人” 指的是政治抱负、人生价值、事业功名。从“隔云端”一词管中窥豹,诗人们追求的对象是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古代文人每每借相思之苦来述说追求、仕、求取功名之艰难。

讲到这儿,学生应该可以看出点眉目了———戴望舒在重复着古代文人的昨日的故事。同时,他又推陈出新,“丁香”与“姑娘”两个意象进行全新的组合。塑造了“丁香姑娘”这一特殊的形象。

诗歌中的二至六节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丁香姑娘”的外貌、动作、神态。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即纯洁的白、高贵的黄、富丽的紫———外表高雅。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即香味扑鼻,沁人心脾———本性迷人。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即心中积郁了了无穷尽的惆怅与哀思———气质忧郁。毋庸质疑,从外形看,“丁香姑娘”是高洁美丽、迷人伤感的。“我”满怀忐忑之情,在雨巷中看到苦苦等待的女孩终于出现了,自是喜出望外。然而,姑娘看上去是那么“哀怨又彷徨”。莫非她的命运也经受了不少的打击?沸腾的激情也遭受了“暴风雪”的袭击?不然,她怎么如同“我”的影子一般,独自“撑着油纸伞”静默地彳亍在雨巷中,脸上写满了“冷漠”“凄清”“惆怅”?她是如此美丽又如此脆弱。当“我”向“丁香姑娘”走近时,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本认为同样苦闷彷徨的孤独者狭路相逢后,互相理解,互相安慰,互相依靠。从此,不再寂寞哀怨彷徨„„却不知道,同病相怜的人是无法互相拯救的。她向“我”投来“太息一般的眼光”,与“我”擦间而过,飘然消失在颓圮的篱墙后,同时也带走了她的“颜色”“芬芳”“眼光”“惆怅”。两颗看上去接近于理解的心灵霎时又拉开了距离。留下失望的“我”像电击一般,木桩似的独自立在巷中,心中的狂热骤然冷却,希望猛然破灭。

总之,“丁香姑娘”既高雅凄美又哀怨飘渺,如梦幻般出现又如幽灵般消失。明明可以看见,近在咫尺,却无法靠近,宛如在天边。这个少女究竟象征了什么呢?此时,再让学生们思考,学生们肯定会不费吹灰之力,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来:她象征了作者热切追求却求之不得,虽却求之不得却永不言弃的爱情、理想、希望。

伴随着姑娘的消失,作者的理想破灭了,读者的心情也为之黯然。然而在诗的最后一节中用“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结束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我” 依然为了渺茫的希望还在执着地等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虽然理想是那般的高远迷离,追求的过程中,诗人还屡遭挫折,心中充满烦恼悲苦,但是他仍能在幻灭中追求希望,在痛苦中寻找出路,在黑暗中盼望光明,我们不得不钦佩诗人知难而不退却的坚守之情。 整首诗歌的基调是沉郁凄凉的,但最后一节还能令人精神振奋。可见,“丁香姑娘”成了“我”内心的慰藉,精神的支柱,人生的信念。

与其说《雨巷》是爱情的私语,不如说是理想的恋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bce48cb9d528ea81c779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