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三大习俗是什么

2022-10-09 04:5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的三大习俗是什么》,欢迎阅读!
重阳节,习俗,三大,什么



重阳节的三大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三大习俗 登高

重阳节三大饮食习俗 第一,重阳要饮“菊花酒”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的由来

登高避灾源于汉代,有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故事。桓景是东汉汝南(在今河南省平舆北)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然而,《续齐谐记》不过是一部志怪书,连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五记载,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街市小官),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可是,桓景其人在有关东汉、三国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中均无记载。后来的《宋书符瑞志》中倒是提到过东晋成帝时有个叫桓景的太守,但时间上已相差了百余年。显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已流行开来。持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d57138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