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含英咀华法”,咬文嚼字品诗味

2022-08-22 09: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用“含英咀华法”,咬文嚼字品诗味》,欢迎阅读!
含英咀华,咬文嚼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用含英咀华法”,咬文嚼字品诗味

作者:袁鑫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3

摘要: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关键词:新课标视野;古诗词教学;含英咀华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7-0081-02

当前,不少学生认为上诗词课没有什么意思,因为他们不懂得诗词欣赏。唐代的司空图提出诗味要在咸、酸之外。因此,欣赏诗词时就要细细品一下咸、酸之外的味了,这是指意味层,而这意味层只能引导学生运用含英咀华法,在尝味、寻味、玩味、赏味中去揣摩、体会。

一、巧抓意象,在寻味、玩味中探寻诗词的意境美

翻开初中语文新教材,犹如进入一片芳草地,文学气息扑面而来。新教材注重了选文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尤其是选入了大量优秀诗篇,这些世界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精美的瑰宝,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还可以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得到净化。

抓住诗词的欣赏点,引导学生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中的美好情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意境由意象和意蕴构成,所谓意随象生、境与意合就是这个道理。如火合热情朝气,水合清纯洁净,绿合青春活力等,象往往有多个,谓之意象群。要把握诗意,就要进入诗人精心构筑的意境之中,去发现、体味诗情画意。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意象定向想、定向说,切忌想无目标、说无方向。

品读诗句,就是要通过寻美句,抓动情点,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去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那些活化意境,高度概括的关键性字词句正是解析诗词内蕴的密码,值得反复吟咏和品味。当我们诵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前呈现的是李清照那颗忧愤深广的心;当我们吟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面前搏动的是曹植那颗拳拳爱国心;当我们高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金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谁不为孟子的民族精神而感佩;当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5fdb7f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