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音乐艺术

2022-12-30 11: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楚国的音乐艺术》,欢迎阅读!
楚国,艺术,音乐



楚国的音乐艺术

楚国()文学源远流长。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棗神话,则在楚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庄子》、《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都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神话和传说,成为楚文学产生的鼻祖。如女娲化生万物抟黄土作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中,女娲、夸父、后羿等是神力无穷、饱满生动的非人亦人形象,反映了楚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楚先民的精神生活中,无论是天神地祗或人鬼,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奇谲瑰丽,富有艺术魅力,无疑的,这为后来楚人文学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春秋时期,楚国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是诗歌。见于文献记载,楚国诗歌虽不算多,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其中虽无楚风,但《周南》、《召南》是为南方民歌,《汉广》等篇则又实为江汉流域之作。《吕氏春秋·音初》说: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侍禹于涂山之阳,女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南土,即南国,大江以南之统称;南音,即指南方国风之音。《候人歌》虽为一句,但语助词的运用,已具楚地民歌的语言特色,对后来楚辞的创作,显然有直接的影响。又如《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不仅使用语助词且在表现手法上已能巧妙地运用赋比兴,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此外,散见于其他典籍,也还有不少楚国()民歌。如《说苑》记载的《楚人诵子文歌》、《楚人为诸御己歌》、《越人歌》,《新序》记载的《徐人歌》,《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河上歌》、《申包胥歌》、《渔父歌》,《论语·微子》记载的《接舆歌》,《孟子·离娄》记载的《孺子歌》,以及《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的《优孟歌》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楚国()诗歌的成就。诗言志。春秋时代,楚国贵族卿大夫和中原各国贵族卿大夫一样,在朝聘、宴会时,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以示高雅和博学多闻。据《左传·公十二年》载,公元前597(楚庄王十七年)楚庄王在[必阝]之战中获大胜后,潘党建议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楚庄王引《诗·周颂·时迈》及《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安民定国,不在于炫耀武功。又据《左传·成公二年》载,公元前589(楚共王二年)楚共王幼年继位,令尹子重率师伐晋救齐,出征前引《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实行惠恤其民政策,国内安定,结果在蜀会盟诸侯,继承和发展了楚庄王的霸业。楚人类似引《诗》例子,终春秋一代,不乏记载。从此可见,楚国以王为首的贵族卿大夫,均精通诗书礼乐,楚国诗歌普遍地发展起来,与他们的重视与推崇是分不开的。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据《左传》等文献记载,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楚成王在与宋泓之战获胜后,郑文公夫人芈氏、姜氏前往慰劳,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首或]”(俘虏与被杀敌人的左耳)。杜注:师缙,即楚之乐师。又如《左传·成公七年》载,楚郧公钟仪被郑人所俘,献给了晋国,晋人把他囚禁在军府。后来晋景公来军府巡视时,见到戴南冠的钟仪,便询问他的出身世职,钟仪回答说自己是“[氵令],并说这是先人之职官。杜注:[氵令]人,亦作伶人,乐官。公元前

1




506年吴人入郢,钟建因背过楚昭王妹季芈逃难,楚昭王复国后,季芈要嫁给钟建,楚昭王同意了,任命钟建为乐尹(《左传·定公五年》)此外,《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的楚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在乐官(乐尹)的管理下,楚国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国·楚语上》记楚灵王建筑章华台后,以台美而自鸣得意,伍举则认为: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这里说的()、石()、匏()、竹()”是指乐器。《周礼·春官》说: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张正明认为,伍举列举的金、石、匏、竹是取八音的头尾来代表八音的全体。看来,春秋时代的楚国是八音俱全的”(张正明《楚文化史》。)。现见于考古发掘资料,主要是河南淅川下寺发掘的春秋时代楚墓出土的钟、磬等乐器文物。其中有编钟4套共52件,包括甬钟、钮钟,石磬3套,每套13件;还出土了一件石质的排箫和琴拨。此外,在湖北当阳曹家岗楚墓中,还出了两件漆瑟(已朽坏)在八音之中,楚人尤偏爱钟。见于文献记载,楚国以钟为氏的楚乐官有钟仪、钟建和钟子期。钟仪不仅是乐官,还是郧公。公元前582(楚共王九年),晋景公为了与楚国和好,主动释放了他,使归求成(《左传·成公九年》),可见钟仪这位乐官地位突出,举足轻重。钟建娶楚昭王妹,任乐尹,成为王亲贵戚。钟氏地位如此显赫,与楚国视钟为重器有关。如公元前506年吴人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同上。),前者是为了削弱楚国的经济实力,后者则企图在政治上动摇楚国的统治,可见楚人是把钟视为王权的象征的。

楚人不仅尚钟,而且还长于操琴。如乐师扈子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震撼了楚昭王的心弘,决心励精图治,振兴楚国(《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荀·劝学篇》说: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足见伯牙的琴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而这位琴手也是楚人(《左传》所记以伯为姓的伯州犁,是从晋国逃奔来楚国的,伯牙可能是伯州犁的族人,入楚而为楚人。)《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钟子期最赏识伯牙的琴艺,钟子期死,伯牙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操琴的知音传世佳话。今武汉龟山的琴台,就是后人为追念这两位知己的佳话而建造的。

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春秋时代,楚国也有文舞、武舞和优舞。桓谭《新论》说:

楚灵王信巫祝之道,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而灵王鼓舞自若。 楚灵王的这一鼓舞,就是文舞。文舞也是一种巫舞,不过楚灵王引进宫室,躬执羽羽绂为道具,就显得典雅多了。文舞又称夏龠是源远流长的。武舞,象舞亦称之为大武之乐。《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舞名,振万,大武之乐的别称,即武舞。文夫人斥责其以习戎备而于未亡人之侧是一种违背先君惯例的反常之举。可见楚国的武舞,也是源远流长的,与诸夏是一致的。优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戏剧小品表演的艺术形式,楚国在春秋时期亦已出现。《史记·滑稽列传》载,楚庄王时有一位倡优(乐人),叫孟,擅长于以谈笑的技艺进行讽刺批评。楚庄王爱马,衣以文绣啖以枣脯,马肥病死,楚庄王要以大夫之礼厚葬,群臣劝阻,竟下令说:敢以马谏者,罪至死。唯独优孟不怕,入殿门,仰天大哭尽情讽刺挖苦,使楚庄王顿时清醒过来,仍以普通马对待。令尹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潦倒,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扮成孙叔敖样子,往见楚庄王,楚庄王大惊,竟以为孙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2b48a6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