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出路,困境]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

2023-04-19 15:2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人,出路,困境]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欢迎阅读!
洛姆,现代人,出路,困境,自由

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

《逃避自由》一书的作者艾丽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他在批判与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和马克思社会结构视角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他的逃避自由学说,对现代人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异化作出了解释。核心地讲,《逃避自由》一书揭示了现代人面临的自由困境在逐渐获得自由的同时又力图逃避自由,而要摆脱这种困境,真正的出路在于发挥人的创造性,走向积极的自由。尽管本书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度,但它对于理解和认识现代人的自由之义却仍旧具有极其丰富的价值意义,实在值得反复认真研读。

一、解读自由:一个递进的漫长过程

自由与孤独,可谓构成《逃避自由》一书的核心概念,亦在弗洛姆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分量。那么究竞何为自由?当我们纵观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具体的定义,而是着以很大篇幅作出论述。而要理解弗洛姆的自由观,则必须对他论述自由的思维脉络作一理顺。

1.在阐明人性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论述自由

弗洛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写作《逃避自由》一书的。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理解人的创造这一历史过程,包括不仅要表明作为社会进程结果的人的情感、欲望、焦虑是如何形成,还要揭示被历史塑造的人的能量又如何反过来作用于历史进程两个方面。据此弗洛姆提出人性结构的概念,认为人性既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机制与规则,同时作为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而有所变化。关于人性,弗洛姆将之分为内在的组成部分和外在的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前者指包括饥、渴、睡眠等植根于人的物质肌体中必须得到满足的自我保存的需要,后者指诸如爱、破坏欲、臣服倾向、虐待狂等再适应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在阐明以上人性特点和结构之后,弗洛姆以此为基础对自由作出了论述。

2.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

弗洛姆认为人的自由有一个从无自由到有自由的过程。人最初是通过各种原始关系与自然、外界联为一体的,只要个人尚米完全割断这个把他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的脐带,他便没有自由。而人获得自由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这里的人的存在是从人解脱原始关系开始。但正如婴儿切断脐带却仍是母亲的一部分一样,人脱离大自然获得独立存在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人的独立存在开始,便也是人的个体化开始,自由亦由此开始发展。

3.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

人从独立存在开始获得的自由是挣脱束缚意义上的自由,是消极的自由。这一点,弗洛姆就明确强调到:笔者所指的自由,不是就有自由做什么的积极意义而言,而是就解脱什么的消极意义而言。与此同时,这种消极的自由又与弗洛姆所提的自由的发展绝非同一回事。尽管自由的发展会遭遇人性内部的冲突和来自个人与社会原因的阻碍,并导致自由面临自由与孤独的困境,但冲破这种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积极自由一种全面完整人格的发挥人的创造性


的自由,这也是自由的发展的最终积极指向。

二、现代人的自由困境:自由并孤独着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太习惯于赞美自由,仿佛自由就是美好的化身。而真正让自由的另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弗洛姆,是他让人们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自由。自由与孤独,这是贯穿于《逃避自由》一书的核心词汇;他自由了,但这也就表不,他是孤独的、隔离的,他们更自由,但也更孤独了,读罢全书,孤独与自由如影随形,自由并孤独着这是多么清晰而深刻的要义。

弗洛姆首先从分析中世纪的自由与孤独开始,他认为中世纪里每一个人都被锁住了,在社会的秩序里,只能扮演指定的角色,因而缺少自由,但同时也不感到孤独与孤立。尽管这个时期人们也会遭遇很多苦难与痛苦,但思想上始终被教会牢牢禁锢着,使得人仍然靠原始关系(束缚)与世界联系起来,因此也无孤独可言。随着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的发生变化,人的性格结构也随之被改变着,并逐渐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再伴随其后的便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个人摆脱了经济及政治纽带的束缚,在新制度中积极的发挥独立的作用,人自由了,但同时也被剥夺了曾经享有的安全和归属感,世界变的无边无际同时又富有威胁性,个人陷入孤独和孤立气自此,可以说开启了现代自由的孤独之旅。

自由困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了个人,但使他更趋孤立无援。增加了自由,却也产生了新的拖累。一方面,资本主义把人从传统的束缚、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每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耐劳、勇气及行动获得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追求事业的成功,并因此而越来越自由。同时,人在政治上相互平等了,政治自由得以成长和扩大;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增进上述人的自由的同时也使个人在社会中日益感到孤独、无意义和无权力。其中原因不仅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人一切以自我为起点和中心,完全追求利己主义,同时个人附属于整个社会经济之中,异变成经济的工具。个人的成功与物质所得,只是构成与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份子,谈不上解脱或享乐。个人就像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一样,其重要性决定于他的资本的多寡,资本多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齿轮,资本少的就无足轻重了。不仅如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麻本,彼此相互竞争和利用,甚至于人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件商品:人类似乎不是在出卖他所制造的货物,而是在出卖他自己,他感觉到,他把自己也像货物一样的在出卖给别人。在此情形下,个人企图依靠财产、声望、权力抑或家庭来支撑自己,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无法掩盖内心深处的孤独、焦虑、不安全感和无能为力感,以至于陷入无尽的困境之中。

三、自由困境的出路:从逃避自由到追求积极之自由

继论述以上自由困境之后,弗洛姆紧接着分析阐明现实人们大多采用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不仅在理论上行不通,实践证明也是失败的。而要摆脱这种自由困境,弗洛姆指明了正确出路:用爱心和劳动的自发性活动追求积极的自由。

1.逃避自由的个体逃避机制和社会逃避机制

当人们遭遇自由困境的时候,往往易于采取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将这种逃避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43b7cd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