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人生哲学的诗意自白

2022-09-29 03: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人生哲学的诗意自白》,欢迎阅读!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人生哲学,诗意,自白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人生哲学的诗意自白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人们十分注重的一篇。这是因为,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而在欣赏陶渊明优美文辞的同时,读者也会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作客观、全面的观照。这篇因事顺心而创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渊明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诗意自白。



一、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人生态度

《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的感人之处在于他鄙夷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在其作品中是屡有申述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这是陶渊明终生恪守的人生态度。义熙元年的归隐,是陶渊明与官场的彻底决裂,也是陶渊明人生的重要转折。值得注意的是,其时陶渊明的家境并非十分富庶。归隐之初,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加上刚刚去职,有一定薪俸结余,尚无生计之虞。归隐数载,生活的种种不幸渐次袭来,陶渊明沦为君子固穷的一介寒士。濒临晚年,陶渊明贫病交加,用梁启超的话来说,他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陶渊明的归田,出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没有任何被胁迫的成份。为了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陶渊明走了一条躬耕自资之路。其后的实践证实,这是一条荆棘丛生之路。逢运之贫箪瓢屡罄,毕竟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力。封建时代,像陶渊明这样耐得寂寞、耐得潦倒、耐得贫苦的士人,实在屈指可数。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仕进之路并未断绝,故交之中,也不乏达官贵人,陶渊明之可贵在于,即令贫病交加,也无出仕之念,即令处境困厄,也不攀附权贵c在富贵和贫穷之间,陶渊明决然选择了后者而毫不反悔。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不赖固穷节,有世当谁传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于中不难看出陶渊明白诩气节安贫乐遭的情怀。



二、委运任化生死由之的达观思想

《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完全持坦然态度,这是窥探陶渊明心态不能忽略的一点。《形影神》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更须尽,无复独多虑。《挽歌诗》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归园田居》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在陶渊明看来,人虽为万物之灵,却难以逃脱死亡。即然如此,对生死荣辱作过多考虑就显得多余。因此,人应当顺应自然,在自然这一波涛起伏的大梅中随流飘荡,不为之喜亦不因之惧。这种夫天命,委运任化的思想,反映出陶渊明的生死观。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人生哲学,才使陶渊明对天地万物齐以达观,对世间纷扰无动于衷,艺术世界执着追寻,也才有陶渊明式的独到的审美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7a6fc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