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

2022-12-27 13: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欢迎阅读!
渔父,古典诗词,形象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收入了《楚辞》中的《渔父》一诗。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诗歌中,渔父是隐者的代表,其言行是隐逸意识的象征。因此,让学生了解渔父这一常见的著名典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个颇有意思的专题学习的小活动。 主持人:中学阶段,我们已经多次亲密接触渔父。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渔父频频现身教材,在太史公《屈原列传》中,在张志和《渔歌子》词中,在柳宗元《渔翁》诗中,甚至在《桃花扇·余韵》传奇中。为研究渔父的审美特征,探讨渔父的文化内蕴,老师要求我们上网搜寻关于渔父的资料,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讨论问题的基础。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渔父是怎样一种文学形象。 1:我来说说渔父的形貌衣着。庄子终身隐居不仕,《庄子·渔父》中,一位须眉交白,披发揄的渔父下船而来。李颀《渔父歌》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来,这位渔父是白发老者,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2:渔父是一种共名。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渔父。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遇到的渔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出现了众多渔父,无名无姓,亦无籍贯。唐代的著名渔父烟波钓徒张志和是一个例外。

3:渔夫是一种职业,渔父不是一种职业。岑参《渔父》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渔父垂钓不为鱼,为的是闲适的心境,这是渔父的行业特点。 4:渔父喜欢放歌一曲。经典名曲是《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千秋万代吟唱不绝。还喜欢原生态民歌《欸乃曲》,而且歌喉嘹亮,撼动绿水青山。柳宗元《渔翁》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贯云石《芦花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5:渔父另一嗜好是饮酒。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父饮酒有节,饮而不愁。晏殊《浣溪沙》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销愁,一杯足矣,不像诗家举杯浇愁愁更愁,不像词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渔父居处在河畔江边。元代无名氏〔正宫〕《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静静流淌的小溪,蜿蜒曲折的小径,横渡江洲的扁舟,悠然可见的屋舍:好一处邈无人迹尘嚣不生的桃源之境! 7:渔父的挚友是樵夫,有诗为证。杨慎《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桃花扇·余韵》中的老赞礼和柳敬亭,一渔一樵便相逢于江潭。樵夫而外,渔翁友白鹭,侣沙鸥,快活自在,亦有诗为证。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渔父是古代的独身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

8:渔父的社会地位不低。连李煜这样的风流君主也对渔父生仰慕之心。李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咏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但李煜不过是说说罢了。遍查历史,有皇帝当和尚,没有皇帝做渔父的。 主持人:徐积《渔父乐》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大家从多方面谈论了渔父这一形象,渔父虽然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职业,却很有社会影响——其隐逸精神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值得研究的是渔父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诗歌谈一谈。

9:白朴《渔夫》曲: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渔父最大特点是傲世。不满现实政治,人格孤高,傲气十足。不识字是调侃之语。连万户侯也要傲杀,看得上眼的官吏自然寥寥。这支曲子表现了渔父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过淡泊宁静生活的情怀。 10:李颀《渔父歌》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渔父的另一特点是避世。在隐逸中寻求生活的真正乐趣,追求内心的平静。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这位渔父淡出红尘,半醉半醒垂钓于烟波之中,轻灵、逍遥、闲散,词作勾画出了渔隐生活的闲情逸趣。这种乐趣,热衷权力的人永远没有消受的机会。

11:渔父的出现和被推崇不是偶然的,渔父是仕、隐矛盾的产物。官场失意,走上归隐道路,自称渔父,连爱国诗人陆游也不能免俗。陆游《鹊桥仙》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自称渔父,乃游戏之言,实际上表示着对投降派的抗议。 12:杜牧《渔父》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渔父的根本主张是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种明哲保哲学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在这些烟波钓徒眼中,国家政局、民族利益是无足轻重的。渔父没有是非观念,漠视人间苦难,不免有消极影响。典型案例是渔父站在爱国诗人屈原的对立面。

主持人:看来,渔父是一类顺应自然,往来无踪,风神潇洒,无意仕途的隐士,他们是一群绵

延不绝的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士人。其孤高人格,愤世心态,折射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表现出相当复杂的文化内涵。渔父文化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渔父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13:渔父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或因崇尚自然,追求闲适,或因奸佞当道,无法立足,或因社会动荡,躲灾避祸,或因失意仕途,排遣郁闷,高洁之士成了隐身江湖优哉游哉的渔父。知识分子在渔父身上寻找精神寄托,这是中国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14:渔父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永远的渔父。他们从未有过做官的追求,虽然学识超人,然而不为世人所知,在隐逸中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那位乐在风波钓是闲的道士张志和堪称典型。一种是暂时的渔父。不做官或做官不得志,也来当一回渔父。柳宗元放逐之后,就以渔父自居。《江雪》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位独钓寒江的渔父正是作者心造的形象。还有一种伪渔父,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养志待时,将渔隐作为出仕的筹码。这样的渔父是对渔父精神的背叛。薛昂夫《塞鸿秋》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官居要津者故作清雅,大唱渔父之歌,唱不由衷,盗名欺世。

15:改革大潮涌动的今天,渔父已经消亡。一方面,渔父必须生存于河畔江滨,试看今日之中国,江河湖海,何处不在开发?何处不遭污染?渔父幽居独处的环境早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世人难以抵御各种物质诱惑,保持渔父那一份笑看秋月春风的心境之难,可谓难于上青天。所以,渔父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势在必然。当今世界摒弃渔父,欲作今日之渔父,如同扯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

16:渔父虽亡,精神不死。渔父精神既有消极意义,又有积极意义。傲世避世,享受精神的绝对自由,当然不值得提倡。然而,保持一分休闲、一分从容,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平淡自然中体验人生的意趣,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意义也不可低估。

主持人:同学们对渔父的形象特点、价值取向、社会意义作了认真的讨论,对中国文化的这一独特风景有了较为深入的观察。依据网上搜寻的资料和今天讨论的内容,请同学们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关于古典诗歌中渔父形象的观察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7e0ad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