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2022-08-29 02: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欢迎阅读!
电解水,反思,装置,改进,实验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作者:程明银

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4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程明银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演示实验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9年级化学上册《探究水的组成》中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根据实验的现象和对电解水产物的检验和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及化学式。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 对电解水实验的反思

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学习《探究水的组成》教材中展示的电解水的装置见图1(水槽、试管组成的简易装置),学生看的时候简单易懂,但教师演示的时候却非常不方便。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携带不方便。

(2)在水中无论加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均有腐蚀性,用水槽盛放电解液所需电解液量大,且收集气体的试管从电解液放人或拿出时,皮肤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产生气体的速度慢,体积比与理论值相差太大,不易让学生辨别2:1的实验结果。检验氢气的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没有时间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靠教师描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除了上化学课的第一年做过这个实验,后来一直采用“讲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进行本节的教学时,常用Flash动画演示通电分解水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讲实验”还是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实验的过程,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我校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等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标准。实验室配备了如图2所示的霍夫曼水电解器。总想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结果出乎意料。在课堂上演示时,先在装置中加入水,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还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发现装置完好。利用学生电源调节到12 V,打开电源开关,前面的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两极上有气泡冒出,但速度有些慢。随着水不断电解,部分电解液从中间的漏斗慢慢溢出,立即关闭开关,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理论值2:1差距大,实验的效果很差。让学生讨论了氧气偏少的原因,通过交流学生一致认为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的其主要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有差异,正极上产生的氧参与了电极的氧化。虽然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很欣慰,但还是掩饰不住演示实验的失败。在另一个班上课前,笔者用碳棒作电极,在其他教师的建议下,笔者在上课前进行了预电解,减小因两种气体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差异。在课堂上电解的过程中发现碳棒上的石墨脱落进入电解液,影响了观察的效果,而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差距更大。


笔者虽从教初中化学10年,但对本实验缺乏预见性,对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偶然因素估计不到位,没能将一个重要的实验做成功。



2 优化实验操作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地对该实验进行探索,总结出使霍夫曼水电解器达到良好实验效果需要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浓度及电压。

(1)教材中提示在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但没有具体的参考浓度;电解液浓度不能随意,电解液浓度太小电解速度太慢,电解液浓度太大,造成电解液的浪费,电解液浓度在10%-15%效果较好。

(2)不同的电极材料在同一电解液里电解的效果是有差异的。如果用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最好用铁丝;如果用稀硫酸做电解液,最好用保险丝(0.5 A)。为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将铁丝(直径为0.5 mm)做成束状,保险丝绕成螺旋状。

(3)在通电分解水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电压越高,电解速度越快,但一般控制在12 --16 V即可。

另外,在实验时还应注意下述情况:保证水电解器的干净,如果有不溶性的杂质或灰尘,加入电解液就会有少量的气泡,影响实验的观察;由于氧气、氢气的溶解性有差异,再加上正极材料被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所以实验前,先电解一段时间,使氧气、氢气在电解液中达到饱和状态,同时在正极表面形成氧化膜的保护层,以防在以后的实验中消耗氧气。该实验要达到快速、精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注意上面这些问题,应该能使本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

霍夫曼水电解器的重心比较高,不够安全,为达到霍夫曼水电解器的全部功能,且操作简便易行,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水电解器。



(1)制作材料:酸式滴定管2支(活塞密封性好)、T型玻璃管1只、塑料输液瓶1个、橡胶管1段、尖嘴玻璃导管1段、玻璃管2段、细铁丝(或0.5 A保险丝)若干、小软胶塞2(大小以能塞紧滴定管的开口端为准)等。

(2)制作方法:截取酸式滴定有刻度部分20 mL,对截取端用砂纸打磨。将塑料输液瓶的瓶身至底部剪去一半(留底部的吊环),尖嘴玻璃管直接插入瓶塞。在小软赛上打孔,插入玻璃管,同时将螺旋状的细铁丝插入小软塞。最后用橡胶管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连接输液瓶、T玻璃管、小软塞上的玻璃管。

(3)使用方法:用小软塞旋紧酸式滴定管,将酸式滴定管用蝴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塑料输液瓶吊在铁架台上,打开活塞,向输液瓶内加入电解液(充满酸式滴定管为宜)。关闭活塞,接好电路,打开电源开始电解水。


(4)自制电解水装置的优点:实验器材易寻找,制作方法简单;实验组装携带方便,稳定性好;完成实验的时间短,现象明显,实验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学生容易读成2:1还可以防止电解的过程中电解液溢出。

面对新课程中的演示实验教学,切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造性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反思,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把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9d4555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