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何建明评传》

2022-04-28 06:3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何建明评传》》,欢迎阅读!
何建明,评传

评《何建明评传》

作者:杨向荣

来源:《东方论坛》 2014年第6



杨向荣





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

一、时代语境中的主题式叙述

《何建明评传》从三个阶段评述了何建明及其作品。其中第一章阐述了何建明第一阶段的创作,以《腾飞吧,苍龙》 《湘西探险记》《警卫领袖风云录》《神秘的禁区》和《西行囚车》等为代表,此阶段亦是何建明报告文学的“练习和实践阶段”;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第二阶段,以批判性讨论为基调,代表作是《野性的黑潮》《共和国告急》《落泪是金》和《中国高考报告》等;第四章至第九章为第三阶段,以“国家叙述”为时代语境,描述了“国家叙述”所带来的与时俱进的时代驱动力。

全书通篇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以主题为起点,以点带面,烘托出何建明不同阶段作品的风格及其精华。如第二章的标题是“啼血的批判”。作者从何建明作品“批判”主题出发,先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兴起于19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指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进而指出,何建明的“报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事件,聚焦社会难题,着力描写矿难真相、国家资源流失情况、高考中的悲情、另类孩童教育的失误,饱含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对人类生存环境被破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受损的切肤之痛。其深切的爱国之情,蘸着血泪的痛述,为了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而奋不顾身地进行以社会焦点、社会难题为题材的创作,令人想到民间故事中那只为国为民而昼夜不停地啼叫、苦叫‘民贵呀!民贵呀!’的‘啼血杜鹃’,故其报告文学的批判性可谓‘啼血的批判’。”[1](P29)随后,作者又以何建明的作品《共和国告急》等为依托,阐释作者内心的批判根源、批判意识,从而勾勒出一幅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文学斗士相。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仅仅停留于对作品主题的叙述中,而是不断跳出来,围绕主题开展线性延伸,将主题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在《中国高考报告》结尾处,作者将主题升华,彰显出社会教育之“大爱”永恒,故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这种高峰体验,让她满足于爱的奉献,也让丈夫和孩子们充分享受到接受和获取爱的权利。在这种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人人被爱和美所融化,能体验到生命的永恒。”这就是作者对主题的升华,正如作者在第三章最后寄发的情愫,“如果全社会的每个孩子都能与父母一起享受到这种高峰体验,他们的心情必定是无比幸福的,他们的人生也必定是充满希望的”[1](P145)。

主题叙事结构,使得本书区别于一般的评传,结构一目了然,给人以清晰明澈之感。同为主题叙事,作者又不拘泥于主题叙事,而是以主题叙事为依托,以点带线、以线谋面,营造出时代背景下的主题精神之韵。而这些正是本书的独到之处,也是作者们呕心之新颖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ac02e7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