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2023-04-18 21: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欢迎阅读!
生活方式,社会学,角度,关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作者:刘芮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8

要:以健康的定义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阐述现阶段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从健康的四大基石来分析怎样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活方式;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简单的吃饱穿暖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需求,健康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认为只要没有疾病就算是健康,其实不然,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只有三者都能满足的人才算是健康的人。现代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正在步入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关注人类健康,不仅是健康专家、营养师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直接因素,研究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很有必要。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就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作为健康的四大基石。 一、从健康的定义探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身体健康需要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和一定量的身体锻炼。从目前国际上人们的物资条件和生活水平来看,物质生活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收入逐渐出现剩余,当收入宽裕时,人们更多追求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现阶段大鱼大肉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食用转基因油、使用过量化肥农药的蔬菜食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长期坐在办公室内,缺乏运动。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存造成肥胖、脑血栓、脑淤血等现代文明病的出现。人们在注重个人收益的同时,也应该时刻关注个人健康,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一定量的身体锻炼,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待事物的态度,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的乐观悲观心态等都是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发泄方式,一系列精神疾病将会产生。家庭环境、物资条件、社会影响等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际圈、交友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展现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时代对人的要求不能局限在专业领域,单凭一个固定的空间全然不能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出差、旅游、跨省学习、跨国进修等都成为了非常常见的现象,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者将会给个人甚至家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苦难。 二、从健康的四大基石分析怎样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合理膳食、均衡的营养搭配能使人控制体重,保持身材,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的发生率。营养均衡搭配,不暴饮暴食,不仅有利于控制体重,消化道、食道功能也能得到适当的保护。

了解自我的体质状况,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饮料食物。尽量少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食用绿色蔬菜食物。 2.适量运动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体育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垃圾的堆积,能有效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长期坚持参与有氧运动,比吃保健品对身体健康的效果更为显著。

快走、慢跑、养身导引术、太极拳、健身瑜伽等都是最有效的健身方式。其中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消费成本低,运动场所不限,适于任何群体参与,而且动作无难度,易学,容易找到同伴。 3.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当今很多年轻人因吸烟、酗酒造成提前衰老,心脏功能衰竭,肺功能下降,各种疾病频繁出现。

适量饮酒有促进血管流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适当选择饮用一定量的白酒对身体有好处,红酒有养颜的作用,女性每天选择饮用少量的红酒能使皮肤红润有光泽,但应注意适量,过量的饮酒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4.心理平衡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心理平衡是一项重要的。能掌握好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起搏器。大多神经性疾病、心脏病等都是由于自我心理作用引起的。心理治疗大多是在环境很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的,为的就是能给患者浮躁的内心以安定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2]刘文华.大学生运动型生活方式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

[3]胡正春.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4]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03.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c710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