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降耗措施

2023-04-21 10:0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节能降耗措施》,欢迎阅读!
节能降耗,措施,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已成为世界的焦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和民 生,国内的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突出。在生产粗放的时代,能 源问题还不很突出,企业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扩大生产上,只要产量上去就会有 利润。而现在能源和利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 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工厂企业,最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动力,而电力作为工厂 的动力来源,合理安排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所以,企业的经济决策人应以新的 思考理念,完善好能源和利润的关系。

在工厂生产中,电能浪费主要发生在以下方面,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采取 措施:1、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1 高变压器的运行水平。电力配电变压器是换能效能较高的设备,尽管 如此,由于存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和热损耗,在厂矿用量很大,且不少老旧 产品,使用不尽合理,因而节电挖掘空间很大。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和 台数,合理分配负荷,做到变压器经济运行当变压器负载率经常小于30%时应进 行更换;及时停用轻载空载变压器;两台以上变压器并列运行时

术特性,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尽可能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2 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水平。电动机作为方便高效的传动机械,是电力能源 的重要的应用。电动机的类型应在满足电动机安全运行、起动、制动、调速等 方面的情况下,以节电的原则来选择;电动机容量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状况合 理选择,使电动机工作在高效率范围内。

3 按实际功率需要调整输出电流和电压,将浪费的这部分节省下来;节电 空间的大小要跟据设备负荷的工况来决定。在生产中,很多时候需要设备待 机,使电机空载,从而造成电能浪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家装节电

器、改造电路实现节能:轻载运行的电动机,可采用降压运行的办法来提高效率 对经常空载运行持续时间超过 5 min的中小型电动机应安装空载白停装置对于 负荷较稳定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改为同步运行;对于拖动负载经常变动或因工 艺需要随时调节流量、风量的电动机,可采用变频调速。

4 改造不合的供电电路、生产设备降低生产环节的电能浪费。如由于交流 电机调试困难,常用风门,阀门和开停机来调节流量压力和容量,这里存在着

,按组合后的技


大量的能源浪费。也可以对现有不尽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例如将 迂回配电的线路,改为直配线路;或将截面偏小的导线更换为截面稍大的导线:或将 绝缘破损、漏电较大的导线予以换新;或在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条件下将配电系 统升压运行;或者改变配电所所址,或者分散装设变压器,使之更加靠近负荷中心等 ,都能有效地降低线损,收到节电的效果。

5设备的低功率因数和谐波,会造成设备的白身和电网相当大的附加无功 电流,增加电网输变电以至发电设备的负担,影响设备运行及命运。功率因数 低主要因感性负载产生,基本方法采用无源校正,并联电容补偿,或同步机调 节。在电容无功补偿使用中,根据经验,应注意不宜采用功率因数控制器型控 制器,而应优先采用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控制器,以免切投震荡。如要同

时兼顾谐波治理,则可采取无源校正的另一方式,接入 LC滤波器,如针对变频 器产生的奇次谐波,专门设计了各种滤波器,或采用有源滤波器动态补偿。无 源滤波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故障少,但体积重量较大,只适于静态和较单 一谐波的补偿,且不易快速动态补偿,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可在网络和负 载变化时,全面快速动态进行补偿,节电及保证电网质量。

6 相平衡和谐波污染。三相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用电结构来使三相趋于平 衡或者通过节电装置来进行一定范围的调节,使三相平衡趋于平衡。谐波污染 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滤除、吸收电网内外的谐波;或采取技术措施控制 谐波源向其他设备的辐射,从而达到提高用电效率、节能降耗的目的。

2 善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健全节能管理网络。建立 节能改善活动。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础管理,能耗管 理,合理用能,现场管理,节能技术进步等六方面对工厂和车间进行诊断和评 价。逐步提高工厂的能源管理水平。通过每日跟踪 一每周分析一每月检查、讲 评,并进行目标责任的考核,有效地控制工厂各部门的能源消耗。

3 于工厂中的照明用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节电:

工厂-车间-班组”

三级能源管理网铭,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持 续开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ec21c7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