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好处

2022-11-04 09: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好处》,欢迎阅读!
古诗词,诵读,小学生,好处

浅谈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好处

作者:丁化梅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9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历经千年风霜而愈发璀璨,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高远,是中华民族道德之根。小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早期,他们接触新东西快,记忆力强,诵读古诗词很有必要,开展古诗词课程对小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传统文化 一、诵读古诗词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多诵读古诗词,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如果每天一首诗,到小学毕业,很多孩子能够背诵一本书了。在刚刚开始背诵时,小学生很辛苦,很劳累,也很慢。但是,随着背诵的深入,他们背诵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有很多孩子喜欢背诵。同时他们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学习变得简单而轻松。 二、诵读古诗词能促进想象力的提高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三、背诵古诗词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说到写作,我想起了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这是《庄子 逍遥游》中的一段话,意思是: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这段话告诉我,人生需要底蕴。作为写作而言,需要大量的背诵与积累作为底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背诵是写作所必不可少的。学习在于积累,在于厚积薄发,在于量变产生质变!背诵诗词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开始,我们感


觉这项活动没有什么作用,可是,背诵多了,慢慢地就有作用了。在春天,我们在郊外旅游,看到桃花盛开,我们会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会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看到一树杏花盛开,我们会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旅游时,看到夕阳落日灿霞,倦鸟归巢时,我们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啊,啊!太美了。

四、经典诗文,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能够把微妙敏感、复杂无比的心灵世界表达得细腻真切、楚楚动人、可触可感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古典诗词了。

下雨了,成熟的果子掉到地上,一个人在灯下看书,听到小虫的叫声,这种大自然最寻常的景观,到了诗人的笔下,形成了意味无穷的一种意象: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这两句诗什么意思?成熟的山果,伴随着大自然的节律,悄悄地落下。在山村草庐之内,在十分安静的秋夜,独自一人,静坐灯下,冥思遐想,窗外本是秋雨淅沥,这时雨忽然停了,他忽然听到扑扑落地的果子声,还有秋虫的鸣叫声。此情此境,他的心里会生发什么感慨呢?诗人没有给出答案,诗人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一个无限神秘的大世界,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意境。就是这样两句诗,被无数的文人解读过,国学大师钱穆认为,诵中国诗此十字,亦如读西方一部哲学

就是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到了诗人笔下,就构建了一个具有无限情味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多一些诗意,多一些滋味,多一些情趣,哪怕现实的世界到处是地沟油,到处一地鸡毛,都没有关系,你只要有了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就可以活出自己的意境,活出自己的趣味。 五、审美教育作用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李白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古诗词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林语堂曾经说过: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产生体贴的怜悯,那么以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f2342f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