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送别古诗》教案

2022-08-14 05: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送别古诗》教案》,欢迎阅读!
古诗,送别,教案,语文,年级

小学六年级“送别”古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下第七单元《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及《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材简析:

六下教材第七单元编写的两首唐人所写的送别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同类异质,既具备唐人送别诗中“先点别景,次写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共同特点,又因诗人经历、思想性格、风格的差异,描写的景、抒发的情都是不同的。这两首诗非常适合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唐人送别诗的一般性特点。再增加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样本,探究送别诗中景与情关系的多样、借景抒情的多种形式。

而古诗最为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便是“读”准确响亮地畅读,可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调动感官想象的说读,可读出古诗的形象与情意;求同存异地比读,可读出古诗的文体特征与表达手法;富有韵味地吟读,则可将古诗的意蕴与自己丰富的体会进一步地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回顾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对古诗的学习:

三年级上册之前,古诗未出现在主体课文,多出现在“语文天地”中“读一读,背一背”栏目中。教学时以背诵积累为主,在朗读中领会五言、七言的节奏,通过朗读、想象、绘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从三下开始,古诗作为主体课文开始出现。 三下,《古诗二首》一课,学习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提出不懂问题。

四上,《古诗二首》一课,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大致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思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下,《古诗二首》一课,初步理解诗中的写作方法和包含的哲理。 五上,《古诗二首》两课,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古诗的写法特点。体会诗歌的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引导学生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步骤自读古诗。

五下,《古诗二首》两课,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同题材的诗歌,体会其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两课,通过比较,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和写作的不同角度。

由此可见,六年级下册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积累量,并具备一定的古诗自读能力,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创造充分的实践活动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提升、引领学生对古诗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等作深入浅出的探究则是最具教学价值的。 教学目标:

1.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诗歌之美、情意之美,激发高年级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阅读的兴趣。

2.学习用“四读法”读古诗:畅读(准确响亮,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节



1


奏之美;说读(调动感官,读出形象)读出古诗的画面之美;比读(求同存异,读出诗法),读出古诗的表达之美;吟读(平长仄短,读出韵味),读出古诗的韵味之美。

3.体会唐人送别诗中“先写别景,后写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发展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说读,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比读,体会唐人送别诗中“先写别景,后写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在说读中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课前预习: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方法自读古诗。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揭题。

1.读题目,发现送别诗题目的特点。

2.揭示何为“四读”

【该环节旨在让学生上课伊始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二、畅读,读出节奏之美

1.抽生读,提示七言诗的节奏。 2.点拨字音“客舍“朝雨”,字义“曛”“浥”“使” 【该环节旨在读通读顺,是六年级学生旧知,重在检查】 三、说读,读出画面之美

初学“说读”

1.了解“说读”的方法:调动感官(目看、耳闻、鼻嗅、肤触、心感),发挥想象。

2.出示学习导航,学生自己说读《别董大》

3.全班说读,相机点拨:说读与翻译的区别;感官的丰富。边说边读,走进诗歌的画面与情感。相机指导朗读。

4.相机出示:“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运用说读:

5.出示学习导航,小组练习说读《送元二使安西》。全班交流,体会诗歌中的景与情。相机指导朗读。

【该环节旨在学生在边“说”边“读”的言语实践活动,将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生与想象,从而入诗境悟诗情,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比读,读出表达之美

1.小组合作:比较《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的异同。

出示学习导航,提示从诗歌的结构、诗中的景与情两方面与比较。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清)黄生《唐诗摘钞》

3.指导朗读,读出景与情的对比,感受两首诗借景抒情的特点与妙处。 相机出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



2


《姜斋文集》

【该环节旨在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在形象“说读”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比读”,从而体会诗歌的表达特点,发现语言规律,学习鉴赏古诗】 五、吟读,读出意蕴之美

1.出示标有平仄的诗歌,指导吟读《别董大》

2.学生运用方法吟读《送元二使安西》

【该环节旨在对两首诗歌的领悟进行统整与升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丰富的意蕴可以通过“吟”这一方式来表达。吟诗非一日之功,但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尝试,感受诗歌文化的博与美】 六、小结与拓展

1.小结谈收获。 2带着发现,比读已学过的诗歌《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温故而知新。

3.再读送别诗。

【该环节旨在对整堂课习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统整与提升,使学生对送别诗有一个结构化的认识,并进行迁移运用。从一首到两首,从两首到多首,聚群—分类—比较,旧诗不厌百回读。一节课的时间有限,40分钟,兴许不能深入比较《芙》《黄》二诗,但这样的延伸本身就是指向书本之外、课堂之外】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6fae58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