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

2023-12-02 05: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欢迎阅读!
江南,正是,风景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下一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整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可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年代:唐 岐王宅里奇怪见到,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可逢君。 赏析:

诗就是伤感世态炎凉的。李龟年就是唐玄宗初年的知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斐然,常进出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以求观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头二句就是缅怀昔日与李龟年的碰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就是对国事凋谢,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仅仅四句却归纳了整个开元时期(备注:开元时期为年――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静,内涵却无穷纤细。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起,毕竟发生改变没法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不好风景,落花时节又可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就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于其间,所直面的竟是满眼凋谢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逃难艺人。“落花时节”,如同就是即景书事,又如同就是别存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败、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本氏飘泊,但诗人丝毫没在故意设喻,这种读法变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之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回一涨,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穷感叹。江南不好风景,恰恰变成了乱离时世和迷失身世的有力凸现。一位旧歌唱家与一位旧诗人在登岸彷徨中重聚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变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沦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并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沉沦至了意外的地步。感叹就是很深的,但诗人写下至“落花时节又可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王士性着深邃的感叹,痛定思痛的可悲。这样“刚结尾却又Pocahontas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道,变得文辞之极。清代沈德潜评者此诗:“涵义未魏,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魏”之意对于有著相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就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擅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住。像是《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演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演唱不尽兴衰梦幻,弹头不尽哀伤感慨,悲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反复复唱叹,意思远不如杜诗更多,好像很像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去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就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响,历代赞誉众多,例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道:“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道,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灰鳍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场屋,年华的盛衰,人情的缠绵,彼此的悲凉逃难,都铀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词藻,而涵义极深刻,涵盖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何如,形成了锋利的对照,并使读者深感诗情的深邃与肃穆。清代黄生《杜诗说道》评论说道:“今昔盛衰之美感,言外黯然欲绝。见到风韵于行间,寓感叹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奉祀(李白)操笔,亦无以过。无之屦此体,非无法为夏晓华,直轻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一般会抱持此穿鞘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51248b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