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优秀案例】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04-13 17: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实践优秀案例】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欢迎阅读!
育人,社会实践,推进,实践,促进



浙江大学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浙江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传承文脉,提升“文化认同”。多渠道承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设《史记》《通鉴》《四书》《周易》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育支持黑白剧社、婉云京剧社、梵音剧社等学生文化类社团,开展国学成人礼、“三月三”诗会等传统活动,营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多载体铸就与弘扬“求是文化”。大力建设并充分挖掘求是书院文化群、校史馆、竺可桢纪念馆、西迁纪念碑亭等校园景观的道德潜化育人功能;在全国范围连续多年公演大型原创话剧《求是魂》,与中央电视台等协作摄制《大学》《校训是什么?》《抉择1949:竺可桢》等视频,传播与弘扬“求是文化”。

践行人本,促进“价值认同”。助成长、造氛围。每年选聘德才兼备、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生的“新生之友”;举办“心平奖教金”“三育人”标兵等评选活动,选塑爱生重教、爱岗敬业标兵。凝人心、聚共识。每年定期开展“书记有约”“校长有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举办“浙江大学学生节”、建设“师生交流吧”等品牌活动,创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新途径。帮扶济、暖人心。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堡垒作用,落实学生基层党组织“五个必访”关爱帮扶制度;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心齐气顺共谋发展


的大好氛围。

借力网络,引领“政治认同”。建阵地、重引导。学校依托47个部门院系、学生组织等,建成610余个主题网站、125个新媒体平台及学生团队为主运营的校报、广播台、电视台等,形成传播合力,提升网络影响力。抓队伍、树公信。按“核心+骨干+础”的组织模式,建立党政干部、一线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等网络意见领袖、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以“浙江大学微讯社”“求是潮”“新青年传媒”等为代表的全校性学生网络育人基地。创作品、赢认同。编撰《全国高校网络文化月度热点指南》开展“浙江大学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评选”,推出《“理想微点名”系列》《浙江大学也有简历?》等文化产品,让网络文化正能量贴近学生、走进心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63266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