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悖论在中国

2023-02-24 03: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元悖论在中国》,欢迎阅读!
三元,悖论,中国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但中国看来只是实现了一条,汇率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1/2资本流动(经常性项目),并且在加入WTO后,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原则,资本项目的流动也将会慢慢放开,所以中国今后的目标将是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然,也许实现1/5的货币政策;4/5的资本完全流动)。这也是由中国稳定增长的需要确定的。所以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通货膨胀根本上是货币太多造成的。经济的发展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决定的。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必须保持8%左右的GDP增长率经济学家们说,GDP增长率简直就是中国经济机器的润滑油,一慢下来毛病就全出来了:对财政来说,GDP一掉,财政收入加倍掉,就揭不开锅;对银行来说,GDP一掉,存款往下掉,坏账往上冲,就可能出现支付困难:对企业来说,GDP一掉,三角债立刻膨胀;对就业来说,GDP一掉,就意味着数百万工人下岗。”),当然了8%没有验证过(也不敢验证),随着效率的提高,损耗的下降,稳定增长率也许可以慢慢往下降低。

在三架马车中消费政府不能控制,投资已经运用的到极限了,么出口上也要动动脑筋。出口一直是中国的强项(劳动力成本低)但是大量的美元流入却不能用,也不能卖给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手上


都是外币),所以中国就出了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代表收购各个企业中的外币,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要有的,就是印刷钞票(也就是投放到流动领域的钱多了),而收过来的外币,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基本流程是这样:出口导致大量顺差—〉RMB面临升值压力—〉避免RMB升值—〉印刷钞票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RMB升值就好了,但是RMB又必须被低估,为一旦RMB升值,那么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效益不好,经济就达不到稳定增长的目标。所以国家出口顺差会存在,国家外汇储备也会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央行必须不停的印刷钞票,那么央行就根本没有权利去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

总之,易行长讲的中国通胀的罪魁祸首是出口顺差,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是没错的大实话。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绝对是FX操作国这一论断,更别说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在8.708年到10的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6.8这么明显的事实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8b2f30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