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方言俗语的传承与研究

2022-04-14 16:10: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昌方言俗语的传承与研究》,欢迎阅读!
南昌,俗语,方言,传承,研究

南昌方言俗语的传承与研究

南昌,简称,原名江西省省会豫章和洪都。它的意思是长大南疆,南长盛,这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00年前,人们一直住在这里。三千年前,北至艾西湖,南至青云谱,这个弯曲区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有些人的地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当地语言,而江西南昌的方言有其独特的特点。南昌方言是谚语中的代表。本文主要讨论了南昌方言的一些突出特点及其继承问题。

濒临灭绝的方言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我省著名语言专家李传旭坦言,南昌方言确实处于危险境地。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改革时期,也引发了方言的衰落和普通话方言对汉语方言的渗透;用普通话取代汉语方言的原始词汇普通话的使用领域压缩了方言的使用。方言是中国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与古代建筑一样,方言也不应成为现代化的牺牲品。 到目前为止,与闽南和广东话等流行方言相比,南昌方言的研究不多。2007年,张燕娣主编的《南昌方言》研究以南昌市老派语音为主要语言。熊正辉先生率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方言南昌方言的研究论文,包括《南昌方言的子尾》、《南昌方言词汇》等。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对南昌方言俗语进行了相关研究。

南昌方言俗语中有很多修辞技巧,节奏协调是一种常用的语音修辞方法,它使用语音协调语音并产生良好的声学效果。言语本身没有意义,但它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节奏协调句通常遵循统一协调和有机变化的原则。每个语音元素的配置必须符合某些规则,特别是音节和片段的组合应该是对称的,节奏的排列应该协调一致。当然,音调也强调高度,亮度,长度等元素。南昌方言中的许多谚语使用节奏来协调这种易于记忆和传递的修辞,例如:在南昌方言中,三音调aoe受前一个单词元音的影响,他们自己的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在南昌方言中,句子末尾的语气辅助与整个句子的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极其严格的对应关系。南昌方言的语调柔和,柔和的语调不同。

从语言表达的效果来看,南昌的谚语具有鲜明而幽默的特点。它通常赋予流行形象深刻的真理。语言表达能力强,经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南昌的谚语经常使用修辞,类比,重复和安排。请问上方,打开金色的嘴巴,请问下一个,打开玉石,请左边恭喜你,请新郎右侧。这句谚语意味着新婚夫妇在婚礼当天得到了客人的祝福。然而,这句谚语使用的是铺路方法,这种方法既聪明又有趣。隐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例如:栽禾看秧,娶亲看娘”“亲戚是把锯,有来也有去”“锄头口上出黄金等。

后记也是南昌方言中的一大特色,后记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者扮演着引言的角色,就像神秘一样,而后者扮演背衬的角色,就像谜底一样,非常自然和恰当。休息之后,前半部分是一个物体,后半部分描述了它的性质,例如腐烂的土地中的锄头-每个都是一个领主(这里发音为一个芽同音异义词);类的前半部分也是一个对象,后一部分是对象的功能或原因。例如聋子的耳朵摆样个;还有一个课程在句子的前半部分讲述一件事。例如,舌头舔鼻子——差一嗲(点)子。

言语后语言的结构关系是指言语后半部分与言语后半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共同的结构关系是句子上半部分的主语也作为句子后半部分的主语,例如: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引用前半部分中的一个组件用作后一句的组成部分,例如:驼子作揖——不费劲(驼子:驼背的人);前半部分是主题,后半部分是谓词,例如:杉木扁担——宁断不曲。 南昌方言主要用于隐喻和双关语。其中大部分都为比喻手法。


习语是在实践中使用的固定短语,具有三个音节的固定格式,更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使成语更加口语和本地化,因为他们增加了方言词汇和方言表达。南昌方言成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隐喻和借用。 常见的习语结构是避免咒骂和俚语。

避免和姬语对方言本身有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封建迷信。同时,要尊重当地人的方言文化,做好方言保护工作。

着名剧团小林桂林说: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之所以被称为方言,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文化工具,结合当地文化,气候和风俗习惯。它不仅继承了口头语言,还继承了生活,习俗,历史和文化记忆。方言背后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载有丰富的区域信息,是一个生活民俗博物馆。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方言逐渐变弱,方音所带有的区域文化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对南昌方言的研究不应该避免其文化背景,而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寻求更好更深入的挖掘和对方言的理解,让文化宝藏永远闪耀。

方言和谚语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使用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或地标,如【江西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铜】;方言口语反映了南昌的大量风俗习惯,是南昌历史文化的最佳传承,如假三十天;方言和谚语也反映了每个地方的性格和价值观。

语言学家邵百鸣表示,有人分析了150个代表南昌方言的特征词,认为其中40%以上属于古代汉语的继承。这些特征词中的许多都是南昌独有的。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没有语言,没有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和保护方言。 如今,对方言和谚语的研究已经开始出现遍布各地的迹象,而且几乎所有方言都开始注意到他们自己方言的谚语。2014年,一篇名为南昌考试4级和6级)的试卷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南昌当地方言的关注。20145月,南昌邮政局发布了江西第一张名为南昌明信片的明信片。这是该省第一张以方言漫画为主题的明信片,结合二维码技术增添了音响。此外,恰系里哟?侯死人奈!南昌方言歌瑶瑶炒腊肉被纳入江西小学音乐教科书,引发了互联网热议。有专家表示,方言是对外的名片,方言音乐材料的使用更为贴心。 保护和继承南昌方言要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学校和家长加强他们的方言感,保护、继承和发展方言作为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不是敌与敌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你死与生活的关系,应该是并存的关系。

一方百姓孕育一方语言。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方言和地方口音是故乡的象征,怀旧的寄托,怀旧的梦想,以及家乡的联系。方言内容极其丰富,历史悠久。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说标准普通话和纯家乡方言。在公共场合讲普通话,与家人和朋友说方言。南昌方言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音韵和文物。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载体,民间文化中的许多微妙之处只能通过方言来充分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和研究南昌方言,保护南昌方言的传承,是我们理解,保护和传承南昌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俗语,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流行的语言。南昌方言口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南昌的方言就像一壶酒。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推动遗产,使其香气可以流入世界。 参考文献

[1]南昌大学涂纳.《南昌方言俗语研究》,20145

[2]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

[3]罗美珍·谈谈客赣语分立方言区的问题.见《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4]张燕娣.《南昌方言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J].南昌大学学报,1999(03) [6]詹伯慧.《语言与方言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7]南昌话词汇的历史层次[J].邵百鸣.江西社会科学.2003(06)

[8]南昌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例释[J].曹廷玉.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a2ae0e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