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楷书书法作品观赏-500字的楷书书法作品

2022-06-14 15:3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楷书书法作品观赏-500字的楷书书法作品》,欢迎阅读!
楷书,书法作品,观赏,古代,50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一般地说,小楷用墨宜浓一些,不宜太淡,太淡则伤神采,试观古人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观赏:500字的楷书书法作品



楷书在我国有着千年的进展,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有很深的沉淀,我国的古代,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楷书时代,在我国古代的楷书书法作品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楷书书法作品,盼望对你有!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代楷书书法作品图片4 成于墨法的楷书

气韵的生动,本于笔法,而成于墨法,有笔的轻重徐疾,不但可以产生韵律的改变,同时也可以产生用墨浓淡枯润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于楷书,特殊是小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不像行草那样剧烈,那样震撼人心。



作小楷,无有不用浓墨者,特殊是唐人写经,墨色如漆,神采焕发,虽经数百年,仍犹如初脱手光景。

用浓墨之法,不宜墨汁,当取上等油烟,墨之精品,在砚上重按轻推,不徐不疾,作顺时针方向推磨,清水注入砚池也不宜一下子倒得太多,边注边磨,墨公的浓淡以浓而不滞笔毫为度,磨墨宜贪,故砚池要深,可以蓄墨,墨色要细,故砚面要细,可以发墨,墨磨好后,不必马上蘸墨作书,当稍候片刻,使其墨滓下沉,然后取浮溢在上面的一层晶莹细腻的墨汁用之,所谓磨墨须奢,用墨须俭。自然精气结缀,墨光浮溢,墨色黝莹,湛湛然如小儿目睛,则虽存数百年而墨色不变,这种用墨方法,非多见古人真迹,是很难体会的,写好后,砚池要洗涤,以备明日再用,最好不要用宿墨。

书写小楷的用笔,以硬笔为宜,如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狼毫小楷,如红毛、红豆,或软硬适中的七紫三羊,小白云等,总以健、齐、尖、圆笔之四德为佳。

写小楷时,笔宜开足,开新笔之法,先将笔浸温水之中让其自然化开,

1 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洗去含有毫中的胶水,再于废宣纸上舐尖后挂起,使其阴干,隔一日后方

者,就笔力而言,力圆则润,就墨法而言,丰腴则润,小楷用墨,虽无行

可用,用时,先将笔浸清水中濡透,然后在废纸上转动笔杆,四面揩拭,草寻样淋漓酣畅的墨色改变,但亦当饮墨如贪,(即开足濡透)吐黑如吝,再蘸墨作书。

作小楷时,墨要干一些,不宜太丰,特殊是写在生宣上,墨术丰则易

宁以大笔书小字,勿以太小之笔作小楷。陈介祺《习字诀》中说:"小笔写大不台大笔写小,能用大笔为要,能用浓墨,方有力量,小字可展之方

湮化,倘毫中墨丰,可在废生宣上略为揩拭,自我水墨调匀,血肉得所,丈,方丈须如作小字。'姚孟起《字学忆参》也说:"蝇头楷用大笔提空写,若开足后,因锋长笔软,难以操纵,有一法可以弥补,即先将此笔在墨汁中濡透,让其自然阴干,书写时取其锋尖部分,(三分之一处)在清水中化开,而腰上笔身与笔根部分的笔毫与墨汁粘着硬结在一起,书写起来,自然挺健,或取新笔,不全开足,取其锋尖部的弹性,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即只开局部,毫中墨少,写一二次就要蘸墨一次,就势必会影响到笔势的流畅和书写的速度。

笔开足后蘸墨作小楷时,不得深浸墨汁中,当以笔尖点入砚池,水墨便浸入毫中,然后快速将笔得出池面,如篙之点水,一粘即起,此所谓渍笔须深,有笔须浅,着墨不过三分,深渗则墨易渗化,字口模糊,且笔力

势乃开展。'当然,不是要您用大楷笔作小楷,用可大之笔作小字,则笔为我用,墨色自然滋润,笔势自然开展。

书写小楷,用墨亦宜有浓淡枯润之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通过用笔的节奏改变而自然表现出来的,轻则墨浮而淡,重则黑沉而浓,疾则墨少而枯,徐则墨丰而润,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得之则水敛,顿之则水满,这些改变,在书写小楷时,只有感觉中有存在,而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很不明显的,节奏富有改变,墨化自然敏捷。

小楷用墨中还有一种很高级的境地,即枯中有浓,燥中见润的墨法,相传颜真卿,董其昌两人最善此法,这种笔法,当以中锋为前提,以笔力

也不易得到操纵。浅着则笔力沉劲,点画清莹,且墨色也简单产生改变。 为基础,以气概为后盾,在笔酣墨饱时,加上速度,副毫与纸面的摩擦, 书写小楷,有墨亦宜润一些,不行太枯燥,枯燥则字无生气,所谓润

以及纸张的性能和镇静顿挫的笔调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效果,这种干

2 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渴之笔,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苍润之气欲吐,有天成之妙,在楷书中尤见神采。

总之,用墨之法,当以用笔为基础,以墨不旁出,力透纸背,为书家上乘。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b62f2f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