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月夜忆舍弟》

2022-10-21 18:1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月夜忆舍弟》》,欢迎阅读!
作文辅导,古诗,月夜,鉴赏,初中



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家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剧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凡,不落俗套,单凭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需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涯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原来就荒芜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寂静。“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剧烈,




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家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异,偏要说家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确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由于它极深刻地表现了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家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家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格外强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擅长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奇妙的本事。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非常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简单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担心,语气也格外沉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f56c23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