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2023-10-04 14: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欢迎阅读!
湖心亭,多义,词类

《湖心亭看雪》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导语:《》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挐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 3.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内容简述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


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与赏析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而“痴”字一词主要体现在作者痴迷于雪景, 超脱世俗的雅致还有遇上知音的愉悦,却又仅为客居此地,而带有的淡淡忧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fde782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