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4-23 21:2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欢迎阅读!
冠状,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202-2020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逐一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包括焦虑(SAS自评量)、抑郁(SDS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PCL-C自评量表)。结果:20名护理人员中出现焦虑症状者3(15%),出现抑郁症状者4(20%),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者2(10%);单因素分析得出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成相关性的因素有年龄、学历、工作年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护理人员;心理状况

2020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本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均明显上升。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医护人员一方面尽职尽责,一方面难免担心自身安全问题,同时要长时间承担高强度工作,频繁面对患者疾病恶化或死亡,这些因素逐渐导致医护人员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1-2]。本院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且平均年龄较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对此,笔者选取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以期通过本研为提供有效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2-2020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院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1.46±4.25)岁,学历大专12名,本8名,工作年限1-26年,平均年限(17.35±3.74)年。 1.2方法

统计20名护理人员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采用SASSDS自评量表,PCL-C自评量表对20名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型数据以(n%)表示,计量型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名护理人员心理状态

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评分显示:20名护理人员出现焦虑症状者3(15%);出现抑郁症状者4(20%);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者2(10%) 2.2单因素分析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年龄<35岁者(14)SASSDSPCL-C评分分别为(48.67±9.14)分、(49.58±8.29)分、(36.02±7.38)分,年龄≥35岁者(6)各项评分为(38.25±6.06)分、(40.87±7.34)分、(28.16±5.14)分,t1=2.5426t2=2.2208t3=2.3578P1=0.0204P2=0.0394P3=0.0299;大专学历(12)各项评分分别为(48.59±9.25)分、(49.67±8.14)分、(36.52±7.61)分,本科学(8)各项评分为(40.34±5.42)分、(40.64±6.31)分、(26.15±3.72)分,t1=2.2644t2=2.6442t3=3.5580P1=0.0361P2=0.0165P3=0.0022;工作年限<10年者(11)各项评分分别为(47.86±8.45)分、(48.28±7.14)分、(35.04±6.87)分,工作年限≥10年者(9) (39.57±5.38)分、


(40.81±6.62)分、(25.15±3.39)分,t1=2.5447t2=2.4038t3=3.9312P1=0.0203P2=0.0272P3=0.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均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程度相关。 3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医护人员作为在一线冲锋的救援主力,难免产生各种心理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现象[3],但必须予以及时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调整。调查发现本院护理人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担心自身被病毒感染,几乎所有护理人员都存在这种情况;长时间工作强度过大,休息时间不足;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打击;防护服引起恶心、心慌、头痛等生理不适;亲友过度关心,反而造成心理负担[4]。本研结果显示:参与本研的20名护理人员出现焦虑症状者3(15%);出现抑郁症状4(20%);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者2(10%),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均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成相关性,一般年龄较小、学历较低、工作年限少者负面情绪更多,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更严重,反之则负面情绪较少,表现较轻。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必须谨慎对待[5],结合常规心理维护措施及实际案例,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可纳入相关因素,应根据护理人员个体情况,分阶段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尽可能为护理人员提供悉心的心理支持及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晶晶.团体心理训练干预对急诊护士负面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2019,17(07):297-298.

[2]梅俊华,张琦,龚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医护人员心理及睡眠状态分析[J].药导报,202039(3):345-349

[3]李传圣,米元元,初静,.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20,35(7):615-618.

[4]曾婷,谌冬娣,李朝波,.新冠肺炎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05): 325-327.

[5]修晓萍,杨旭,张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护士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5):1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2fd5b4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