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2023-01-29 17:3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欢迎阅读!
人与自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摘 要】

自然与人类问题的日益尖锐,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人类生态意识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无疑成为探寻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点。本文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著作,通过马克思实践观深入探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哲学意蕴,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 和谐

所谓人与自然关系,指的是人类作为认识主体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识,即如何从变化着的自然中理解人和从人的发展中理解自然。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对人类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存在状态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描述,即自然界客观途径的描绘,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展开与把握方式的自觉反思。

马克思自然观不仅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阐明了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其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现代生态思想。其中在自然辨证法与实践论中的体现的: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对象,人—自然—社会有机整体发展的三大基本观点,对实现科学发展观,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积极促进作用。

马克思的辨证自然观是在前人基础上“扬弃”得到的,他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中批判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自然观“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而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马克思的自然观以实践作为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切入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历史现实活动和自然发展变化的影响,从而在实践的的基础上找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同一。

正如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写道的“自然界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了外部的感性世界,工人就什么都不可能创造。因此说明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人类必须依靠自然界才可以生存;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


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在能动的改造自然,发展自然;因此说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两句话清晰深刻的阐明了人类的着两种属性“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如果说肉体是人的有机的身体的话,那么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有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便可以得出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曾明确的指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任伟别人存在和别人别人为他存在,才是现实的生活要素,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对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不仅仅是相互依赖有机的整体,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党和国家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互为对象出发,坚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赖,协调作用的观点,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十八大中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理念和方针中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的对规律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认识和对人的主管能动性的肯定和鼓励,而且体现了马克思自然观的三大基本观点,即:人与自热相互依赖,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与自热与社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和马克思的自然观出发制定的切实符合中国社会现情的方针政策肯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在人与自然方面的积极作用,说明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在当今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之前有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野蛮掠夺和征服的态度人类中心论,和完全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自然中心论,这两者不难看出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前者是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资源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不尖锐,而后者有着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思想,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不能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矛盾。马克思针对这两者极端的思想,批判继承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还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应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可以通过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己。

那么如何中和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两者的关系达到科学的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有机融合又该怎么样做到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8863a7476a20029bd642d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