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秋兴八首(其一)

2022-03-20 02:4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5秋兴八首(其一)》,欢迎阅读!
八首,秋兴,其一

2.5 秋兴八首 〔其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创作概况。

2、结合诗歌背景,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及爱国情感。 3、学会通过意象的分析和字句的锤炼鉴赏诗词。 4、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及爱国情感。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2、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712-770字子美,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这些知识大家在初中都掌握了,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杜甫晚年的创作情况。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他决定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实现。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漂泊西南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土,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在夔州居住的两年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顶峰,写下了430多首诗,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慨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这三首诗都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咏怀古迹五首?也作于766年,?登高?作于767年。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这三首诗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乱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三、关于?秋兴?组诗

在寓居夔州的两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一组诗,共有八首,本文是第一首。



四、鉴赏诗歌

〔一〕、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书本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并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1、请一名同学翻译这首诗。


明确: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理解词语:①两开:第二次开放。“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②接地阴:风云盖地。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悲

3、进一步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悲的呢?

明确:从诗中景物和词语看出来,玉露、凋伤、枫树林、气萧森、地阴、菊、泪、故园、寒衣、急暮砧 〔二〕、分析意象

1玉露凋伤枫树林:①玉露,白露,是秋天的白露。提问:玉露是早上的事物,而且我们学过?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里应该是很美好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②凋伤表达出一种凋零、伤心、伤感的感觉; ③枫树林,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杜牧不是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嘛?而且红叶也是暖色调,那么这里用枫树林,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

2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是山是水,暗指国家;气萧森,萧瑟阴森,也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4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是在秋天盛开,秋也勾人相思。

进一步提问:不过花盛开却也给人一种欣悦之感,为什么用这个意象?会不会与感情基调相悖呢?

提问:哪个字特别能表达出他急迫地想回家?

明确:“系〞。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土,形成了一种反差。

提问: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明确: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提问: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凄凉,而且飘零,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小结: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悲愁之情。 8、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有人认为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认为“残菊〞更能表达出凄凉、萧条、残败的感觉,你认为呢?

明确:①他看到这里的菊花开得这么茂盛,就想象故土的菊花也开的茂盛。如果是“残菊〞的话,那故土的菊也会开得很残败,用丛菊突出思乡之情。②写诗讲究对偶,后文是“孤舟〞,是孤独,前面是“丛菊〞,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形成一种鲜明的比照。 2、背诵本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00b500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