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2022-11-05 09:1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雁塔》,欢迎阅读!
大雁塔

大雁塔历史变迁

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进昌坊,这座寺院是当时长安城中有名的法相宗到场,原为隋代无漏寺,唐太宗贞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后来的高宗)为其已故都母亲文德皇后所建,题名“大慈恩寺”。寺院最盛期有10余院,房屋1897间。当时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归来,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设九部乐,以隆重的仪式迎接玄奘入住慈恩寺。高宗即位后,玄奘请奏朝廷批准,按照他从印度返回来的石造大塔的图样,在都城长安大慈恩寺内主轴线南端的“端门之阳造石浮屠”。建筑防火,可以永葆他带回的珍贵原版梵文经卷和佛像安全地储藏和供奉。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准奏建造,但地点改在慈恩寺西院。为了节约费用,改用砖表土心。玄奘法师按照印度塔式样亲自设计、督造建成大雁塔,“塔基面各一百四尺,仿西域制度,不循此旧式也。塔有五级,并相轮、露盘,凡高一百八十尺”《长安志》)宋人记载唐慈恩寺塔,“初唯五层,崇一百九十尺,砖表土心,做西域窣堵波制度”。窣堵波是指埋葬佛舍利、佛骨的建筑,是陵墓的意思,它与另类高塔式礼佛庙堂建筑不同。中国古代,人们分不清,有时用“窣堵波”泛指佛塔。。玄奘当年造塔所本的建筑石造窣堵波高塔,是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唯一的礼佛高塔,讲就是当时印度最为推崇的、建于佛陀得道圣地的高塔——佛陀伽耶精舍,汉文意译为“正觉塔”或“大觉塔”。这座所谓“塔”是塔式殿堂,即高层建筑形式的佛殿。

对比佛陀伽耶塔与大雁塔两者的基本轮廓颇有相似之处,都是方形椎体,但大雁塔要比佛陀伽耶塔胖的多。据记载,玄奘建慈恩寺浮屠“一百八十尺”,按唐尺合42.52米。经过武则天大修时改建,改为中国式样即去掉塔翕,只能通体包砖。后来明代又有很厚的包砖,塔体更加肥胖。减去1后来的所有包砖,再去掉上面两层,降低为五层,则立面的梯形接近佛陀伽耶塔梯形立面的高宽比。





佛陀伽耶塔

现存慈恩寺塔为七层,本身高59.05米,包括台基总高度63.25米。塔的平面南北长25.35米,东西长度略有不同,南边长25.55米,北边长25.48米。现在由于塔的地基问题逐渐倾斜,19631025日测定,塔偏西北8°2516″,即偏西70.25厘米,偏北10.4厘米,斜距71厘米。

武则天崇信佛教,即位后多有重大佛事活动。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对慈恩寺浮屠改造就是其中之一。这次是因为塔体长树、草,有崩裂而修,应该是保存塔体平面尺寸和收分斜度不变,将已坍塌的顶部五座覆钵塔,连同最高处一两层的损坏部分拆除重建,


是增高,改为十层。唐朝佛塔已形成阳性的奇书层高惯例,而武则天采用阴性的偶数十层,在当时是打破常规的,正是她叛逆性格的表现。

武周时期的十层大雁塔,经“安史之乱”战争破坏,到晚唐只剩下七层,当时有简单的维修,由于国势衰微,推测晚唐时大雁塔顶端改为简单的宝瓶、火珠一类宝顶。

慈恩寺塔结构实际上是一个逐层收缩的方形墩台,中间留有一个较小的空间,整体如同一个四壁极厚的方形烟囱,具有很好的抗水平推力性能。塔心空间逐层铺设木楼板及木楼梯。楼层高度:首层为10.36米,二层7.37米,三层7.15米,四层6.65米,五层6.7米,六层6.4米,七层5.2米。明代包砖后的外观现状,立面用倚柱分隔成为仿木构的楼阁式样,首层和二层每面九间,三、四层为七间,五。六、七层为五间。首层正面当心间开劵门,以上每层,每面的当心间有劵窗。柱间砌砖隐出阑额、柱头栌斗。每层以叠涩出檐划分,檐下砌出菱角牙子。塔顶叠置宝瓶、葫芦作为全塔的结束。



晚唐时期大雁塔复原图

大雁塔现状

玄奘创立的浮屠复原草图

明代武则天时期大雁塔复原图









梁思成所做大雁塔平面图

大雁塔各时期剖面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3713c2b8f67c1cfbd6b8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