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书湖阴先生壁

2023-01-13 01: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书湖阴先生壁》,欢迎阅读!
统编,上册,人教,语文,先生

17.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叫《题西林壁》,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将诗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书湖阴先生壁》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请同学们举起右手,我们一起书空课文题目(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停顿。解题,诗题可理解为?(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庭院墙壁上的诗。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抽生说) 过渡: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孩子们自由地把课文练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注意正音:“畦”的读音(qí)“闼”的读音tà。 3.看来老师有必要给大家范读一遍。(范读)

4.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读的时候是按照这样的节奏来读的(出示节奏文本),我们的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5.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合作读两遍),请大家再练习读一读。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的?抽生背诵课文。一起背诵课文。 同学们表现真棒!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哦! (二)走进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同学们眼中的王安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交流对王安石的了解。PPT出示王安石简介。 2.介绍湖阴先生。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过渡: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三)理解重点词。

出示课文,把需要理解的词用红色出现,抽生说出词语意思。(抽生说)

茅檐:茅屋。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净:干净。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护:保护。绕:环绕。排闼:推开门。排:推。闼:小门。

2.连线,理解词语意思。PPT出示,学生齐说。 过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巡视。 2人展示,并抽生评价、补充。 教师小结,出示译文。

小结: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诗,读出诗歌的美。齐读古诗。 过渡:湖阴先生家的庭院这么干净,诗人是通过哪个词来表现的?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1.理解: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PPT出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这两句诗是描写的哪个地方的景色?(庭院内。板书:院内)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板书:净无苔)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很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


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

2院内除了净无苔,还有什么特点?(花木成畦。板书:花木成畦)“成畦”是什么意思?花木成畦写出了主人什么特点?“成畦”并非仅仅指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品种多,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3“净无苔、花木成畦”写出了院内环境有什么特点?(洁净清新。板书:洁净清新)

4)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主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朴实勤快、爱好洁净、情趣高雅、热爱大自然。

湖阴先生的庭院内这么洁净,这么漂亮,那么院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齐读后两句诗。(教师相机板书:院外) 2.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PPT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小组讨论: a、门前有哪些景物?

b、这两行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抽生汇报

a、门前有哪些景物?(一条小河、一片农田、两座青山,板书:一水、两山) B、这两行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抽生说,师小结: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护”“绕”“排闼”“送”这些词可以看出。教师相机板书:护田、排闼。这样写,就把山水当作人来写,一条弯弯的小河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前。令整幅画面生动可爱、极富情趣。诗人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着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既然选择了一个这么洁净清新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品行高雅之辈。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写出了由于主人品质高洁,连山水都来亲近他。

这两句诗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的高尚品质和诗人追求自然的恬淡心境。板书:追求自然。

3PPT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再读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抽生汇报,教师引导、归纳小结:PPT出示)

这两句诗,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一水”和“两山”、“护田”和“排闼”、“将绿绕”和“送青来”两两相对。像这样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上下相对应,表达的意思相关联的短语或句子就叫对偶句,即这两句诗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式。采用对偶的修辞方式,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许多诗里都有这样的诗句,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等。

再次齐读古诗,感受语言的美。

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湖阴先生院内院外的美景,显露出主人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课堂小结:《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院内院外的美景,显露出主人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的庭院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退居后的恬淡心情。

五、拓展延伸

1.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现在我们就来回顾和欣赏学过的王安石的诗。自由朗读。 P《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王安石的其他作品。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净无苔

院内 洁净清新

书湖阴先生壁 花木成畦 一水护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9584c1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